来源:上海科技报 2019年3月8日 3版
标题:全国研究生情感素质研究结果出炉——有责任有担当 但探究能力和人文美感不足
记者:吴苡婷
上海师范大学日前发布了由卢家楣教授团队开展的全国研究生情感素质研究最新成果。调查发现,在33种具体情感中,当代中国研究生在爱国感、责任感、信用感、成就感、关爱感、感恩感、自立感、自尊感、自然审美感、理解他人情绪能力等得分超过7分,展现了中国研究生热爱祖国、锐意进取、承诺守信、关爱他人的精神风貌。但是,研究结果也发现,当代研究生在奉献感和恋爱感上偏低,不足6分;在探究感、宽恕感、正直感、人文美感、表达情绪能力等指标上偏低。这些方面的不足应该引起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研究团队在全国范围内走访了经济发达、较发达和欠发达3类地区,高校相对集中的14座大城市的51所部属和地方院校。这些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南京、长春、郑州、武汉、西安、兰州、南宁、昆明、海南、西宁、贵阳,共抽取了10056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在研究中,团队将情感素质分为本体性层次和操作性层次,具体有爱国感、责任感、信用感、成就感、关爱感等33个项目;影响这些情感素质的因素则分为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4大类,包括上网时间、阅读量、自我要求、核心价值观认同等13项。
研究成果显示,经过多年的培育,研究生的自然美感和科学美感得分都不低,这也展示了中国研究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研究结果还显示,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与同宿舍同学的关系变淡,与同专业同学和导师的交往最多,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的垂直教育影响大。课题组建议:高校要加强道德氛围建设,尤其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应对导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培养做出制度化安排。
卢家楣表示,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有在校研究生264万,部分985高校的研究生人数甚至超过了本科生。从情感素质角度调查研究生,揭示其道德情感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