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青在线 2019年3月1日
标题:上师大心理学教授卢家楣:研究生导师应重视德育
记者:魏其濛
中青在线上海3月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魏其濛)今天,上海师范大学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布心理学教授卢家楣团队开展“全国研究生情感素质研究”最新成果。
卢家楣介绍,该研究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研究团队对全国15个城市51所高校的10056名硕、博研究生进行了深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研究生的爱国感、责任感、信用感较好,而正直感、奉献感等情感有待加强。
在研究中,团队将情感素质分为本体性层次和操作性层次,具体有爱国感、责任感、信用感、成就感、关爱感等33个项目;影响这些情感素质的因素则分为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大类,包括上网时间、阅读量、自我要求、核心价值观认同等13项。
研究成果显示,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与同宿舍同学的关系变淡,与同专业同学和导师的交往最多,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的垂直教育影响大。因此,该研究建议高校加强道德氛围建设,尤其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应对导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培养做出制度化安排。
卢家楣还介绍,虽然研究生比本科生独立性更强,但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家庭氛围对其情感素质方面的影响依然存在,且这种影响可追溯到本科阶段、中小学甚至幼年时期,这一结果启示社会要重视家庭教育对个体情感连续持久的影响。
卢家楣表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各级各类研究生教育迅速扩张,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有在校研究生264万,部分985高校的研究生人数甚至超过了本科生。从情感素质角度调查研究生,揭示其道德情感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做好研究生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链接地址:https://shareapp.cyol.com/cmsfile/News/201903/01/share189016.html?t=15514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