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社会科学报
标题:上海师范大学举办妇女与性别史学术研讨会
跨学科探讨“全球视野下的女性与社会”
11月20日,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上海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妇女与性别史研究》编辑部主办的“全球视野下的女性与社会”妇女与性别史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专家学者与报刊、出版社等媒体工作者300余人与会。与会代表围绕着百年中国共产党与女性,全球与跨国史视野下的女性与性别史,中外历史上的女性与社会、性别关系,以及妇女与性别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展开讨论与评议。
在会议开幕式上,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郭小凌教授,上海市妇联葛影敏副主席,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世界史学会会长向荣和上海三联书店总编辑黄韬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教授、《妇女与性别史研究》主编裔昭印主持。
在会议研讨中,天津师范大学杜芳琴教授以“妇女运动语境下女权主义思潮多元变化和纵深拓展(1950-1999)”为题,对20世纪后半叶女权主义思潮的变迁进行了梳理和评论。裔昭印教授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古希腊服饰的社会文化涵义与功能进行了探析。南开大学王以欣教授以“瑙西卡——荷马史诗中的理想少女”为题,分析了古希腊人的女性观。上海师范大学程郁教授从我国宋代以后婴戏图考察了厌女生育观的发展。苏州大学铁爱花教授则对妇女史研究的材料与方法问题进行了探讨。华东师范大学讲师余富团以“五四前后妇女解放的话语建构:基于《妇女杂志》1915-1921的文本考察”为题,分析《妇女杂志》在建构妇女解放的话语体系过程中的作用。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以“再现历史:中国日军慰安妇研究回顾”为题,对其率领的团队进行的研究作了介绍。上海师范大学讲师陈晨对中日妇女性别研究本土化的思想史进行了考察。山西师范大学畅引婷教授以《历史书写中的女性话语建构》一书为例,探讨了妇女史研究与意义重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东北师范大学Sven Günther教授通过对《坤舆万族全览》一书中妇女概念的分析,说明男女两性都为多元化的罗马帝国贡献了力量。上海师范大学鲁迪秋博士考察了美国女性废奴主义者如何依靠跨大西洋废奴网络积极推进这一运动,并提升了自己的地位。华中师范大学岳伟副教授以考察1971-1976年反218条斗争为核心,分析了联邦德国的新妇女运动与家庭政策变革。复旦大学赵立行教授、复旦大学金寿福教授、畅引婷教授、《历史研究》杂志社焦兵社长、《世界历史》副主编徐再荣研究员等专家学者担任大会研讨主持人或评议人。其他学者在分组讨论中,就中外历史上的妇女与性别史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
裔昭印教授对研讨会作了总结。她认为,本次妇女与性别史研讨会是一次跨文化、跨学科的学术盛会,体现了我国妇女与性别史研究领域的发展与活力。研究领域广泛、研究视角新颖、研究队伍日益年轻化、从全球视野考察世界各地的妇女与性别历史,是本次研讨会的特点。会议的学术交流提高了我们对中外历史上不同时段、不同地域妇女与性别关系演进状况的认知,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妇女与性别史研究进一步深入发展。(陆建平)
链接地址:上海师范大学举办妇女与性别史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