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由市教委体卫艺科处指导,我校主办、影视传媒学院承办的2021上海市中小学综合艺术师资(戏剧、戏曲方向)专项培训开班典礼在黑匣子小剧场举行。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教处副调研员金松、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生泉、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院长赵炳翔等领导专家,以及全市30多位中小学教师一同出席了此次活动。
院长赵炳翔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把学校美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美育’引领,‘五育’并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此次培训活动将以实践类培训方式为主,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教学需求,为艺术师资提高实际教学水平和能力夯实基础。在目前仍只有音乐、美术教师编制的情况下,积极鼓励中小学教师从“单科”向“跨学科”,甚至是“全科型”综合艺术师资方向进行转变,提升学校美育教学水平。
在主题报告《上海市特色高中的创建与艺术师资培养》中,金松老师率先介绍了上海市特色高中建设的详细情况,以一名家长的身份设身处地地分析了现如今的教育生态,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禀赋等待开掘。由此,他提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并以真实的数据和例子,为老师们阐述了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在特色高中评选当中获得一席之地的真实案例。接着,金松老师总结了特色高中建设的几个要点:一是需要有特色课程来作为一定的支撑和平台;二是特色师资团队的加强,特色高中的建设需要师资来推动,而不是一味的靠外援来解决问题,这也能够推动教师队伍的进一步发展;三是以学生为本,特色高中建设的归宿点和出发点就是要让学生受益,这也是做好此事的一个最根本的考量。最后,金松老师以国际化的视野向大家提出了加强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性,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软实力”的增强,这是我们民族强盛的根本。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生泉为台下教师们做了话剧《二马》的观摩导论。张教授表示:此次观摩导论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所借鉴,即如何让学生们对于一部戏有着更深入的审美体验。首先,是老舍《二马》在小说文本层面上的美学价值。其中包括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塑造,以及老舍在当时的人物社会环境下对于主题的阐发,表演上需要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来进行。此后,张教授从表导演、舞美等角度对话剧《二马》做了全方位分析,并与学员们做了“以点串珠”的教学经验分享。
下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研室艺术教研员钱熹瑗老师在《用戏剧教育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讲座中,开宗明义提出了新时代美育工作的背景和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因此,艺术教师将由单科向跨学科方向发展,也就是培养多学科融合的综合艺术师资;其次,艺术教师应当把握“面向人人”的美育育人理念问题,根本任务就是要缩小城乡以及校际之间的差距;第三,艺术教育还应该不限于课堂,要更多地与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结合,乃至走向社会;再次,还应当完善课程设置,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阶段都应当有多样的艺术课程的开展,并且要开齐、开足。钱熹瑗老师用上海市初高中学校的实际案例向老师们展示了戏剧特色课程的教学成果;最后,钱熹瑗老师表示,戏剧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和思考人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讲座后,上海戏剧学院糜曾教授和我校影视传媒学院青年教师高已原博士为参训教师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训课。糜曾教授首先强调了表演的重要性: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表演,表演与人际交往、心理调节、沟通、自我教育等方面都息息相关,所以戏剧老师就需要有专业的表演训练技能。糜曾教授认为,表演的核心即真实,在表演训练当中要培养学生的几个能力:信念感知力、注意力、爆发力、节奏感、记忆力、模仿能力、即兴能力、观察能力、创造性能力、文化修养能力、艺术感知力。高已原老师则进行了表演课程示范教学,其中包括热身练习、素质练习、元素练习等内容的教学。
当天晚上,参训教师们参观了霞棐剧院的舞台、化妆间、服装间、道具间等并观摩了由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2018级表演班的带来的毕业大戏《二马》。
在随后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中,参训教师们还将进行戏剧语言表达、戏剧即兴表演训练、戏曲表演、戏曲身段教学、戏曲演唱教学、戏剧表演中的戏曲元素等方面课程的学习和培训。
(供稿、摄影:影视传媒学院 作者:李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