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2018)学术年会大会在上海召开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8-11-15浏览次数:6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8年11月15日

标题: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2018)学术年会大会在上海召开

记者:查建国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查建国 夏立 仝薇)11月14日,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2018)学术年会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出席大会并讲话,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宣布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燕爽致开幕词。

  开幕式上,周慧琳向获得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和特等奖颁发证书。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任小文颁发上海市社联2018年度十大推介论文奖,上海市社联副巡视员莫剑平宣布本届学术年会优秀组织奖、优秀论文奖名单,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解超主持大会。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会长、研究员杨洁勉,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周振鹤分别作主旨演讲。本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代表、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作者代表、本市主要社科研究机构代表300余人参会。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开幕式后,10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主题论坛将在上海市相关高校和科研单位同时举办。本届年会共收到应征论文560篇,评选出优秀论文41篇,出版优秀论文集1卷。参与年会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超过1500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自2003年发起创办以来,得到了上海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逐渐成为上海社会科学界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标志性的学术交流平台。周慧琳指出,上海市社科工作者要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 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新思想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领域,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书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典;要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决策需求,紧扣上海实践,始终把服务全国及上海改革发展大局作为重要职责;要在聚焦中国实践中提供上海经验,在构建中国体系中体现上海作为,在加强对外交流中凸显上海优势,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

  理论界要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燕爽表示,近年来,上海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出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历史时刻,社科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夯实思想基础,凝聚改革共识,提供智力支撑,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

  王战表示,两年来,上海市的广大理论工作者,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潜心研究、勇于探索、持续深化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研究阐释,取得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并经评奖委员会审定,共评选出607项成果获上海市第14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复旦大学教授王邦佐、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家范、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郑克鲁、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章振邦获得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周振鹤教授获得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




改革开放事业正迎来崭新局面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彰显,党的十九大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当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正迎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崭新局面。

  王战在题为“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与展望”的主旨演讲中提出,我们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来总结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的成效首先表现为理论创新,没有理论创新就没有改革开放,最大的理论创新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无论是最初的“发展是硬道理”还是今天的“五大发展理念”,都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发展道路上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关系。同时,开放倒逼改革,可以说这四十年来是开放推进了改革,深圳的开放推动了广东的改革,浦东的开放推动了上海的改革,新时代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带一路”都是以开放推动进一步的改革。园区模式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一大法宝,从某种意义上说,园区就是简易城市化模式,园区建设在推进城市化进程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财税体制改革、非平衡发展模式、民营企业的发展、渐进式改革都是改革开放成效的体现。

  在“中国外交的40年回顾和30年展望”的演讲中,杨洁勉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交的实践从革命外交走向了大国外交,也就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中国从双边外交走向了多边外交,中国外交的舞台更大、内涵更丰富,还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G20峰会以及进口博览会。中国的外交战略从反应式战略到积极有为的战略。外交理论建设逐步从理念上升为理论,从局部领域转变为建构成一整套外交理论体系。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各承办方联合主办举行10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主题论坛: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科分论坛;与上海市哲学学会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哲学学科分论坛;与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经验、理论和展望”经济学科分论坛;与上海市政治学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政治学部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政治学研究与中国政治”政治学科分论坛;与华东政法大学联合主办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法治发展” 法学学科分论坛;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社会变迁”社会学科分论坛;与复旦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和上海戏剧学院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学与时代”文学学科分论坛;与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当代中国史学四十年名家谈”史学学科分论坛;与复旦大学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与世界关系”国际关系学科分论坛;与上海市经济学会和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上海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海改革开放分论坛。

  “上海市社联年度推介论文”活动于2013年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发起并连续多年推出。活动对上海学者年度内(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发表于国内学术期刊,引起学界关注的原创性学术论文作出推介,旨在反映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引领学术前沿,彰显时代主题。经各学科权威学者、学术期刊主编、资深学术编辑等多轮评审推荐,共产生本年度推介论文10篇,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美学等主要学科。十大推介论文篇目如下(排名不分先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刘放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比较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载《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陈学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存在方式的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载《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陈诗一、陈登科的《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载《经济研究》2018第2期);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杨华的《海洋法权论》(载《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9期);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汪仕凯的《政治体制的能力、民主集中制与中国国家治理》(载《探索》2018年第4期);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李友梅、汪丹的《在“分化”的世界寻求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转型社会学认识》(载《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5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谭帆的《“叙事”语义源流考——兼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传统》(载《文学遗产》2018年第3期);复旦大学历史系邹振环的《郑和下西洋与明朝的“麒麟外交”》(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李梅、华东师范大学丁钢、上海师范大学张民选、香港大学杨锐、高等教育出版社徐阳的《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的反思与前瞻》(载《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复旦大学中文系陆扬的《评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实践——以“金衣人”为例》(载《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


链接地址:http://www.cssn.cn/zx/bwyc/201811/t20181115_4776574.shtml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