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2018年第6期发展对象学习班(总第353期)在奉贤图文信息中心二楼报告厅举行“面对面”交流暨结业式活动,校党委副书记、党校校长裴小倩出席。本期发展对象学习班共有学员222名,课程设置在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基础上,学习班首次探索采用“党课+”教学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
裴小倩对本期学习班的学习情况予以充分肯定,向顺利结业的学员表现衷心祝贺。她指出,参加发展对象集中培训只是各位学员追求入党历程中的一小步,而坚定理想信念、净化入党动机应成为一生的“必修课”。她希望,学员们要将党校的学习成果运用到未来学习生活中,不断锤炼自我,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党员。
党课+故事 激发课程新活力
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有关要求,2015年开始党校举办首期发展对象学习班,迄今共培训发展对象2633名。经过不断完善,目前已形成固定的办班规律,坚持每年两期举办发展对象学习班;完整的课程体系,重点围绕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社会主义发展史、《入党志愿书》填写等开展培训;准确的教学目标,重点强化发展对象的理论水平、政治纪律意识,进一步净化入党动机,使其明确入党前的相关程序和要求。
为了不断给传统课程注入新活力,增强理论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学习班开设电影党课,组织学员观摩优秀电影《青年马克思》,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礼茂老师以《走近马克思》为题,结合电影和马克思的人生历程为学员立体地描绘了一代伟人马克思的人格和品质,以深入浅出地方式解说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充分运用朋辈效应,邀请校学工部(处)长、武装部长朱惠军结合主题“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介绍我校学习、科研、创业、支教等各方面的优秀青年大学生事迹,用发生在身边的榜样和事例,帮助发展对象明确努力方向和实践途径。
党课+调研 推动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本期学习班与以往不同的是,在预设主题的基础上首次引入自选机制,让学员“点单”,鼓励学员发挥学习自主性,主动向党校提出课程要求,从而增强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贴合度。在主题交流中,党校向全体学员征询学习需求: “关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这个话题,你最希望通过哪个渠道得到建议?”“如果能与优秀党员面对面交流,你最想聊的话题是什么?”“在你的身边,有没有想了解的学生党员?”等等。
正是基于调研数据的分析,10月24日结业式前,党校举行“做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大学生党员”面对面交流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学员以闪读形式,朗诵了不同年代的青年共产党员关于理想和担当的名言警句。接着,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和人文与传播学院两位学员访谈了2018年“中国电信奖学金·天翼奖”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标兵”称号获得者、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党员李威锋,校第七次党代会代表、教育学院博士生党员杨伊。两位优秀学生党员从如何净化入党动机、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提升个人能力素养、如何提升专业学习水平等方面与现场全体学员作了热烈的互动和交流。
党课+互联网开拓教学管理新思路
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是党校不断拓展教学、管理新思路的重要载体。通过采用问卷星开展调研,了解学员的学习需求;依托微信进行网络测试,现场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使用校园签到系统,严肃教学纪律;运用网络评分系统,在结业交流评选最佳学习成果等等。
同时,本期学习班还在“面对面”交流环节使用了弹幕功能。随着课程进行,大屏幕上飘过了一串又一串的文字:“优秀,前行的榜样!”“是你们的坚守维护了万家灯火。”“学长经过历练真的好成熟!”“党校的学习形式够新颖。”“早起、努力,明天就落实。”……这种辅助教学方式只需要手机和微信就使得学员与访谈对象进行实时互动提问,有效实现了在上百人大课中对学员课程掌握状况的实时把控,也贴近了95后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
党校发展对象学习班“党课+”教学模式的探索,旨在通过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优化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式,注重回答学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与效果。未来,党校还将继续探索“党课+”教学模式的拓展,不断提高党校培训工作质量。
(供稿、摄影:组织部/校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