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年报 2018年10月19 B04版 脸谱 整版报道
标题: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更多活力 给年轻人的未来提供更多选择——95后教66岁社区老人“出水莲”
记者:刘昕璐
邓文韬正在传授社区老人《出水莲》。受访者供图
排练之余,邓文韬还会跟社区老人拉家常。
刚刚过去的夏天,在上海师范大学的霞棐剧院里,一场由各社区老年文艺团队带来的舞蹈表演惊艳了现场观众。那是第三届“师大杯”上海社区舞蹈展演暨学生实践教学成果展示的现场,上海阿姨爷叔们身着华美的演出服,踢腿、转身,回首间,透露出的是满满的自信和专业范儿。
殊不知,这些堪比“专业级”的优雅舞姿背后,是“95后”小老师扎根社区认真教授的结果。
教老年人跳舞最大的难点不在肢体动作,而在于老年人已经有了自己比较固定的想法和审美,有时候会和老师产生不同的意见,也属于正常现象。”
23岁的邓文韬就是这群小老师中的一员,由他改编排演的舞蹈《出水莲》,在这次的展演中,收获了评委和观众们的如潮好评。
如今,邓文韬每周都会出现在为田林社区红枫艺术团舞蹈队两次,指导阿姨爷叔们的舞姿,共同编排创作新节目。只见邓文韬一手拿着话筒,一手拿着翠绿的舞蹈扇,正详细地为舞蹈队的阿姨们讲授分解舞蹈动作。他一边站在队伍前示范,一边转过身耐心地去询问队员们是否明白。几次反复,当他看到所讲解的动作真正被队员领会掌握后,他的嘴角露出了满意和赞赏的笑容。
邓文韬自小便热爱舞蹈,2013年,来自江西的邓文韬考入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学专业。“我中专主修的是古典舞和民族舞,读了大学后,则接触到了更多的舞蹈。”
作为上海师范大学舞蹈专业的学生,邓文韬与田林社区舞蹈队这些退休的阿姨爷叔们本并不会有什么交集。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签约共建的首个“上海市社区文艺指导员舞蹈实训基地”项目正式开始实践,明确今后由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定期派出舞蹈系专业大三学生及研究生,经系统培训后成为大学生文艺指导员,对社区文艺团队展开教学辅导。
时值大三的邓文韬和同学们作为新机制启用下的首届学生纷纷下到社区,进行实习与服务,他本人被分派到的正是田林社区演出团队。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田林社区舞蹈队的阿姨爷叔们,不承想,这场因舞蹈而起的忘年缘分便也由此开启。
“我们都很喜欢小邓老师,小邓老师教学认真细心,而且对我们也很有耐心。”63岁的上海市田林社区红枫艺术团舞蹈队副队长吴韵华热情地说道,说起小邓老师,每一位舞蹈队的队员们都是滔滔不绝。
刚到田林街道时,邓文韬只有21岁。虽说之前,他也接触过一些老年的舞蹈爱好者,但像这样指导一个“老年艺术团队”,对他来说还真是第一次。面对是自己年龄的3倍左右的学员们,在刚开始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不可避免地也产生过一些摩擦。
“教老年人跳舞最大的难点不在肢体动作,而在于老年人已经有了自己比较固定的想法和审美,有时候会和老师产生不同的意见,也属于正常现象。”邓文韬说。在这些意见和冲突中,邓文韬结合了自己的反思和对舞蹈的经验,最终通过对舞蹈动作做适当的改编和转变教学方式等方法将其一一化解,这既满足了舞蹈的审美要求,也使得舞蹈队的队员们感到了满意。
“相比社会上的兴趣班,给老年舞蹈队做指导会花费多得多的精力,但这一点一滴的成长,为我带来了莫大的喜悦。”
2016年的半年里,邓文韬为田林社区红枫艺术团舞蹈队编排了两支舞蹈,正当意犹未尽时,行将升大四的他重返学校,但舞蹈队的阿姨们却时时刻刻也没忘记他。
舞蹈队里年纪最大的汪龙英感叹道:“男孩子教我们老阿姨跳舞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小邓老师很专业,舞蹈教得好,也愿意和我们交流,我们有什么意见说给他,他也都会听,所以我们一直希望他能回来继续指导我们。”汪龙英今年已经66岁了,但她在小邓老师最新编排的《出水莲》中,演绎刚刚出水的莲苞时依旧纤美轻盈。
去年夏天,田林社区舞蹈队的阿姨们听说小邓老师要毕业了,便再也按捺不住,请求她们的队长联系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希望让小邓老师能够继续回来担任田林社区红枫艺术团舞蹈队的指导老师。“群艺馆每年都有固定的时间为社区招聘艺术指导员,我们向群艺馆申请的时间其实是不符合规定的。”田林社区红枫艺术团舞蹈队队长金庆华说:“但是群艺馆看我们请求恳切,就答应一试。”
据了解,担任社区文艺指导员与在社会上担任舞蹈培训班的老师大有不同。一来,社区文艺指导员的补助有限,远不及社会上舞蹈班可收获的课时费;二来,社区指导的是一支团队,团队就有定期演出和比赛的需求,想要指导得好,势必要花更多的心血。因此,坦率地说,邓文韬刚接到群艺馆的橄榄枝时确实有过一丝犹豫,但想到田林社区这些可爱的“老小孩”们,邓文韬还是答应重回社区,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长期社区文艺指导员。
除了田林社区舞蹈队一周两次的指导工作外,邓文韬在社会上还有一些其他的教学工作,但在邓文韬看来,田林社区舞蹈队的指导工作是最为特别和重要的一部分。
“相比较于其他的舞蹈兴趣班,舞蹈队会对舞蹈有更高的要求。”邓文韬表示:“相比社会上的兴趣班,给老年舞蹈队做指导会花费多得多的精力,但这一点一滴的成长,为我带来了莫大的喜悦。”
“虽然舞蹈队的阿姨爷叔们年纪大了,但大家依然需要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每次排练前,我都会先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们交流,大家都同意了我们再开始排练,然后我再提出专业上的指导。”
在邓文韬的同学中,像他一样成为长期的社区文艺指导员的其实并不多,但邓文韬一直觉得自己的选择很值,而今他也琢磨出了教学经验:“虽然舞蹈队的阿姨爷叔们年纪大了,但大家依然需要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每次排练前,我都会先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们交流,大家都同意了我们再开始排练,然后我再提出专业的技术上面的指导。”
邓文韬还提到,很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舞蹈爱好者,在自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受伤,“专业的舞者来到社区后可以告诉她们,在她们这个年龄段,哪些动作能做,哪些动作不能做。做动作的时候也可以指导她们,这个动作应该如何发力,怎么样做才更适合她们。”
邓文韬很感谢舞蹈,是舞蹈让他认识了这么多热爱舞蹈的阿姨们。每天训练结束后,邓文韬都会坐在活动室里和阿姨们聊聊天、话话家常,舞蹈队的阿姨们觉得和小邓老师完全没有代沟,因此他们往往一聊便是热火朝天。
随着上海各社区内的文艺活动日渐丰富多彩,提升市民大众的文化艺术修养的责任更重,社区文艺指导员的工作也就显得越发重要。青年报记者从群艺馆了解到,目前走入社区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我希望走入社区的年轻人能给这些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活力,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更多升华。同时,年轻人走进社区不仅给社区的老年人们带来了多彩的生活,对于他们自己来说也获得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指导社区艺术团,给了年轻人更多方向的发展和选择的机会,亦使年轻人在不同类型的教学中更进一步地完善了自己,看着社区艺术团的成长,他们将会拥有不一样的成就感。”邓文韬说,他将继续行进在社区文艺指导员的路上,同时他也很鼓励自己的学弟学妹们和其他更多的专业舞蹈演员们走进社区。
链接地址:http://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18-10/19/content_72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