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觉醒年代”上海高校书写了哪3项“第一”?走进复旦等“1+8”基地找答案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6-23浏览次数:98

来源:上观新闻 2021年6月23日

标题:“觉醒年代”上海高校书写了哪3项“第一”?走进复旦等“1+8”基地找答案

记者:徐瑞哲


8个分基地分别位于上外、上体、上戏、上师大、上大、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建桥学院

在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东部,新落成的地标“宣言广场”上,有一座“信仰的味道”雕像,以老校长陈望道灯下提笔为主体形象。雕像所环视的一圈老楼中,有整饬一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院,以及位于8号楼、千余平方米的新时代上海高校党建创新实践基地。23日下午,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牵头建设的这个创新实践基地在复旦正式启用。在此基础上,位于沪上八校的8个高校党建创新实践分基地也同步推出。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也是汇集63所高校、65.97万大学生的教育高地。在百年前的那个“觉醒年代”,上海高校书写了哪3项“第一”?一起走进复旦大学等“1+8”基地找寻答案吧。

【1920年代,上海各校建起党团组织】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为全景展现新时代上海基层党建创新实践成果,市委组织部推出了12个创新实践基地,包括物业治理、旧区改造、滨江、楼宇、互联网等,高校党建创新实践基地正是其中之一。

走进新时代上海高校党建创新实践基地七大展厅的序厅,墙上就书写着一道“灵魂拷问”——“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正是总书记提出的“教育的首要问题”。序厅天花板上,是《共产党宣言》十多个不同版本的影印图样。

这提示着,《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正是上海高校书写的第一项“第一”。基地的展览展示区道出详细解答:1919年冬,受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委托,陈望道依据日文本并参照英文本,翻译《共产党宣言》,至1920年4月下旬完成全文翻译工作。经校阅、审定后,1920年8月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了这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随后多处翻印,广为流传,快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其后,又一个“第一”得以宣示,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大学在上海诞生。原来,1922年10月,在国共酝酿合作的背景下,上海大学成立。邵力子任副校长,邓中夏任总务长,瞿秋白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校务工作主要由同时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所主持。当时,上海大学集中了众多共产党员,成为中共早期在上海的一个重要活动阵地。

随着深入一个个展厅,师生们开始了解,最早的一批高校党团组织如何在上海接连成立。1924年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高校陆续建立了党团组织。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大夏大学建立了党团合一的支部;上海大学率先建立了中共上海大学支部;而复旦大学建立了直属上海区委的独立支部;沪上交通大学也建立了中共南洋大学党团支部……

【一基地一特色,多功能服务+育人】

既能展览展示,又有实践功能,不仅是党建服务阵地,也是党建育人平台。在“1+8”总体架构上,主基地之外,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同步推动建设8个高校党建创新实践分基地,分别位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建桥学院。

在上海师范大学,新改造的东部生活园区保留着一对校园大喇叭。原来,在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前夕,枪炮声中有一个声音回响在城市上空,播音员徐炜后来成了上海师大艺术系声乐教研室原主任。建校以来几十年,每天清晨6点,这种喇叭准时播放广播操、新闻、音乐等,许多同学都据此判断时间,喇叭成了记录时光的钟,也成了当代学子对时代的致敬。

在以“园区育人”为特色的学生生活园区党建实践基地,上海师大党委创新党支部设置,将学生党支部建在生活园区楼宇内,设立43个学生生活园区党支部,同时设有园区党校。园区新生党员开学报到后,就到园区党建服务中心注册报到,编入相应党支部,同时在楼宇和寝室制作党员公示牌进行“亮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这处创新实践基地将党建育人元素融入环境,初步形成“一厅、一廊、两园、三屋、四室、五站”的学生成长“红色加油站”,包括党建活动多功能厅,百年党史教育长廊,青春园与博雅园,思享屋、共享屋、分享屋,以及驻楼导师工作室等,还有学生党员服务园区的各个志愿服务场所。

一基地一特色。上海大学分基地“一园两翼”——一园即为纪念1922年到1927年上海大学而建的溯园,两翼即党建服务中心和校史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分基地包含“一馆”“一中心”“一长廊”,即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党建服务中心和党建长廊,打通了教学楼与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的“两扇门”;上海建桥学院则在雷锋馆、国政馆基础上,在图书馆新建“党建育人馆”,爱党爱国学雷锋,三馆育人创新路。


【新闻链接】

“1+8”新时代上海高校党建创新实践基地一览

1即位于复旦大学的新时代高校党建创新实践基地,聚焦“经验成果展示、阵地管理服务、课程建设实训、理论实践探索”等功能,通过传承红色基因、百年逐梦前行、高质量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7个展区,以多种形式有效展示上海高校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生动实践。还开设30余门高校党建工作理论和实务课程,设置初心之路、育人之路、奋进之路等三条教学线路。

8个高校党建创新实践分基地:

上海外国语大学分基地围绕学校“党建+责任”“党建+质量”“党建+融合”等举措,展现上外各级党组织提升组织力,讲好中国故事,培育“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卓越人才的生动实践。

上海体育学院分基地以大中小思政一体化为主线,以体育德育为内容承载,包含“兴体报国、以体育德、强体铸魂”三个篇章,集中体现“经验成果展示、课程建设实训、理论研究探索”三大功能。

上海戏剧学院分基地集基层党建、教师思政和教师服务等功能为一体,不断探索“戏剧+思政”党建工作模式,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素养。

上海大学分基地采取“一园两翼”的建设思路。一园即溯园,两翼即党建服务中心和校史馆,全面呈现赓续红色基因,培养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的实践。

上海师范大学分基地打造一厅、一廊、两园、三屋、四室、五站的育人空间,依托党史教育长廊,青春园、博雅园,思享屋、共享屋、分享屋,驻楼导师工作室,思想引导站、学涯辅导站等平台,营造浓厚的浸润式育人氛围。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分基地以“红色引擎助力贸易强国”为主题,建设一台、一站、一馆、一室、三个主题展和四个功能区,精心打造党建服务阵地、创新实践基地、红色育人高地。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分基地包含“一馆”“一中心”“一长廊”,即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党建服务中心和党建长廊,生动呈现了党建引领下学校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劳模文化育人的特色和成效。

上海建桥学院分基地设学党史、悟思想、践行动、话交流四个板块的内容,突出展示新时代上海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创新实践、特色和成果。


链接地址: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379492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