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话匣子 2021年6月15日
标题:上海师范大学今年师范生扩招,培养跨学科高阶素养未来教师
记者:刘康霞
面向上海五个新城的建设布局,面向未来对跨学科高阶素养未来教师的需求,上海师范大学今年将扩大师范生招生规模,招生人数将比去年翻一倍,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各个学科的师范生招生总数将从过去的占全校招生总人数的20%出头提升到42%,明年这一比例将达到50%,未来还将逐年上升。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介绍,上海师范大学为上海输送了70%的校长和70%的教师。师范生的培养将面向上海五个新城的建设布局以及上海的产业发展对于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进行精准对接。
上海师范大学目前是上海唯一的一所全学段进入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的高校。2021年1月, “上海学前教育学院”在上师大揭牌,成为上海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保障主体和上海学前教育社会服务的高端平台,为上海输送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高端幼儿园师资与管理者在突显规模效应的同时,打通上海学前教育师资由职前到职后的培养路径。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晔介绍,要进一步提升师范生整体学历水平。上海师范大学在已有的四年制本科基础上,进一步建构了师范生培养规格提升的两种路径:一个是3+3:针对具有免试直升研究生资格的优秀师范生,选拔进入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阶段,为中小学培养优秀的综合科研型骨干教师。师范生入学后,前三年在各专业学院进行训练,在第六学期末,有资格获得免试直升研究生的优秀学生,可经过选拔进入另一师范专业,直接接受三年的教育硕士培养。还有是4+2:针对有志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以及已经工作一段时间的中小幼在职教师,为中小学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教育理论较深厚的胜任教学改革的专业学位硕士。完成4年本科专业学习且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学生,经考试合格后进行为期两年的教育硕士阶段学习,学生毕业后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已获得本科学士学位、工作满三年的中小幼教师经考试合格后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师范生培养还将超越过去的单一学科,学校将通过微课等多种方式培养具备多学科能力和跨学科能力的未来教师。未来师范生将着力培养四大素养。从2020年开始,上海师范大学与浦东新区、青浦区等上海五个新城的重点区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大学与基础教育教师的双向互聘等制度创新,实现基础教育深度参与师范生培养过程,保障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
跨学科素养:通过高中新科学新技术平台等,服务上海的高考改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建设;微专业,由各师范专业提供核心课程,支撑师范生跨专业选修;学校STEM课程中心,每年有超过500名师范生选修STEM模块,还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培养未来的中小幼科技创新课程的引领者。
信息化素养:从过去的“技术驱动”转向教育驱动,以教育教学实践为中心为未来卓越教师赋能。学校开发了《思维可视化》等支撑学科教学实效性提升的信息化素养培养模块,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表现能力、教学领导能力和运用技术的能力。
国际胜任力:提供诸多培养师范生国际化素养的平台。如为师范生提供到海外教育发达国家进行浸润式实习的机会;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组织的中英、中澳数学交流,为师范生提供了观摩和参与各国数学教师联合教养、文化碰撞的环境;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新教学与教师培训项目,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创新能力;与名校合作开发基于中国标准的国际课程,并在师范生通识课中进行普及。培养未来推广中国标准国际课程的引领者。
实践创新素养:未来教师必须是务实的实践者,同时必须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创造者。通过师范生实习环节的改革,借鉴医生的培养模式,推进“临床指导式实习”,基于课堂视频,由学科专家、教研员、教育专家、中小学导师对师范生进行细致会诊,师范生不断反思、改进,形成“循证的实践改良模式”;另一方面,又引入了OECD的师范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体系,培养师范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论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相互激荡,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m.ajmide.com/m/branddetail?id=3182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