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育:沪上首套中小学戏曲教材(读本)出版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6-12浏览次数:33

来源:第一教育 2021年6月12日

标题:沪上首套中小学戏曲教材(读本)出版

记者:李婷


提及戏曲,首先想到的是“唱念做打”,那么,翻开沪上首套中小学戏曲教材,里面究竟有什么干货?6月11日,在市教委体卫艺科处指导下,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承办的沪上首套中小学戏曲教材(读本)出版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师大隆重举行。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晔介绍了编撰这套教材(读本)的时代背景: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便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并将教材建设作为此项工程实施的关键一环。


去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编写教材要……凸显中华美育精神……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围绕课程目标,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加强中小学美育教材一体化建设,注重教材纵向衔接,实现主线贯穿、循序渐进”。


对此,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从2018年起用三年的时间,在市教委体卫艺科处的精心指导下,在以朱恒夫教授牵头的项目团队,以及中小学戏曲特色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深入调研,反复推敲,几易其稿,终于完成了沪上首套中小学戏曲教材(读本)的编写,并于近期由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



该项目组成员之一的陈劲松副教授,对本套戏曲教材(读本)编撰的整体情况与各阶段教材特色进行介绍,他指出,沪上戏曲教育有着深厚的积淀和传统,而目前已出版的戏曲读物远远不能满足戏曲教学进课堂的需求,存在内容严重同质化的问题。“而此次的教材(读本)编撰凸显了阶梯型、专业型和复合型的特点,大胆开拓,锐意进取,在符合各年龄段学子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内容上下足功夫,同时又增强了思辨和比较的深度,彰显了海派文化兼容并蓄的艺术特质。”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中学校长穆晓炯色既是数学特级教师,也是正宗的麒派传人,他将传承戏曲艺术的深挚情怀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之中,尤其是在戏曲师资的培养上。通过紧密结合现有师资的专业背景,在唱、念、做、打四门功课上各展所长,形成了一支颇有影响力的戏曲教学团队,并作为骨干力量,连续两年协助完成了沪上中小学戏曲师资培训任务,深受好评。在谈到使用这套教材(读本)的愿景时,他说:“在中小学进行戏曲教育的主旨并非培养专业的戏曲从业者,而是以戏曲为载体,让学子们感受中华传统艺术魅力的同时,对其他科目的学习起到促进和启迪作用”。因此,这套教材(读本)涉及到的领域相当宽泛,对文史哲等科目的教学和学习也不无裨益。


在当今融媒体时代下,纸质教材承担的教学功能,还有一部分要通过数字化技术加以实现,这其中就包括功能性游戏及XR技术的介入。盛趣游戏公司游戏开发委员会吴时千主席与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李佩红院长分别对采用多元科技手段传播戏曲知识,培养人们对戏曲艺术的兴趣等问题各抒己见。

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朱恒夫教授认为,“戏曲不像话剧、舞蹈和影视等艺术门类,原先在基础教育领域已经有了较为深厚的基础,而是几乎从零基础出发,一点点积累,一步步探索”。此外,“戏曲教材的编撰与出版可以说只是戏曲教育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戏曲师资培训与戏曲课程的推广更需要多方力量携手共进,为申城戏曲教育在全国领先一步做出努力与贡献”。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院长赵炳翔高度评价了本套戏曲教材(读本)出版的意义、价值和地位。该教材(读本)的出版是影视传媒学院戏曲课程建设项目组为党庆生的一份献礼,为深耕戏曲教育的明天助力。


链接地址: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16365096_30593_dyjy.html?app=1&source=1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