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05-23浏览次数:37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1年5月23日

标题: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

记者:查建国 夏立 陈炼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夏立 陈炼)5月15日,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生态文明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葛卫华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生态文明研究专业委会主任成金华教授分别致辞。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耿步健教授主持开幕式和第一阶段的大会主旨报告。

  葛卫华介绍了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等学院的建设情况。他认为,学校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学校在遥感与大气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区域治理与可持续评估等研究领域,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形成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成金华表示,预祝以“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新样板”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来自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生态文明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工商大学等全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新闻传媒共125位专家学者、青年才俊通过大会主旨报告、线下线上分论坛、杂志编辑主题发言三大板块,分五个阶段在线下线上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

  切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国理政方略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郇庆治教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西北模式”为题,围绕区域概念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重要性,系统阐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初步成型的生态现代化模式、绿色发展模式和西北模式,提出要深化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治国理政方略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孟勤教授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意义”为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为切入点,从哲学的高度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普遍本质,从本体论和世界观的角度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他认为,共生与共享的关系是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统一,是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社会环境保护运动对话交流的契合点。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方世南教授以“大力构建长三角区域生态治理共同体”为题,根据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就构建长三角区域生态治理共同体的重大价值、突出困境、主要对策展开论述,认为要通过长三角生态治理区域之间的合作共治来推进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书俊教授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为题,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切入点,通过阐述最小原则、绵延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均衡性原则、有限原则、整体性原则、共生原则、自然生态平衡原则,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要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第二阶段主旨报告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朱远教授主持。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张俊飚教授以“关于绿色发展问题的认识与认知”为题,围绕绿色发展理念,从人类发展的根本目的、社会福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方面,提出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且实现安全发展,就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林震教授以“从林长制看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为题,围绕林长制政策的创新扩散、治理逻辑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内容,倡导树立生态观念、系统观念、责任观念,推行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黄寰教授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创新”为题,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优势、重大使命、战略选择等内容,对“两线一部”空间格局、“西线>东线>中部”发展格局、“四边形”结构进行了阐述。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邓晓军副教授以“长三角地区近远程虚拟水贸易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为题,围绕长三角地区近程与远程虚拟水贸易的时空格局、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展开论述,强调了虚拟水贸易在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中的重要作用,并展望了近远程虚拟水贸易在长三角地区水资源协同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方法论与内涵表述,推进区域经济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

  第三阶段主旨报告由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林震教授主持。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左传长研究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区域经济‘流域化’新特点”为题,阐释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为理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传承、以世界文明为交流互鉴等的区域经济“流域化”渊源。深刻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方法论与内涵表述演进,并着力分析了区域经济“流域化”新特点。

  湖南工商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何天祥教授以“绿色创新、政策不确定性与高质量发展”为题,对研究动机、国内外研究进展、学术贡献、核心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朱远教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逻辑与地方治理创新模式”为题,以福建莆田木兰溪流域治理为例,梳理了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要素和行动框架,全面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逻辑的应用场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区域经济与投资环境研究中心白永亮教授以“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多主体供给:效应识别与异质检验”为题展开探究,从理论和实证角度验证了多主体协同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的可行性,通过中介效应和异质性检验解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和异质性,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提供了新方向和思路。

  杂志编辑主题发言阶段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宁教授主持。《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陈永森教授深度讲解如何给核心期刊投稿;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理科室主任曾群围绕聚焦学术前沿、传播创新成果,对《华中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专刊专栏进行了重点介绍。

  落实新阶段新任务的发展要求,为打造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新样板提供理论支撑,谱写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本次会议设立了两个线下分论坛,以及一个线上分论坛。

  线下分论坛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姚晓娜副教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宁教授、河北环境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黄璐副教授对绿色发展、建党百年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欧阳宇桢、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吴燚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周岳、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肖哲分别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论述、黄河流域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发言。最后,由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孟勤教授和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方世南教授对发言人报告作点评。

  线下分论坛二以“区域发展”为主题,由湖南工商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何天祥主持。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孙伟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讲师黄珂、湖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讲师肖权分别对长三角地区、湖北省城市地区以及生态福利绩效做了分析阐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田丰、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何培培、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陈雪莉分别围绕新疆绿色经济效率、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可持续研究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探讨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效率问题。最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区域经济与投资环境研究中心的徐德义教授和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赵秀清副教授对发言人报告做出点评。

  线上分论坛以“生态文明与区域发展”为主题,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区域经济与投资环境研究中心易明教授主持。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郝志鹏、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倩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卢廷帅、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孙悦、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于巧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管彦钰分别围绕涉海生态法律责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文明城市”政策是否促进污染控制文明城市、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长三角地区旅游生态效率评价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否有利于雾霾减排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最后由内蒙古兴安盟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马玉春、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教授曹莉萍分别做了点评。

  研讨会闭幕式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区域经济与投资环境研究中心邓宏兵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姚晓娜副教授、湖南工商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何天祥教授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区域经济与投资环境研究中心易明教授作为论坛代表分别对三个分论坛进行了总结性发言,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耿步健教授作为论坛主办方进行发言,邓宏兵教授宣布了此次会议的结束。

  本次学术研讨会深入交流了环境治理与生态法治、生态思想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与绩效评价、生态治理与区域发展等四个方面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紧扣时代脉搏,较好地体现了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体现了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生态文明研究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办会宗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会议从不同侧面进行深入研讨,使论坛的主题更加突出、更加深化,也将为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新样板提供理论支撑。

“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大会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葛卫华教授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生态文明研究专业委会主任成金华教授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耿步健教授主持开幕式和第一阶段的大会主旨报告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郇庆治教授作主旨报告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孟勤教授作主旨报告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方世南教授作主旨报告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书俊教授作主旨报告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张俊飚教授作主旨报告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林震教授作主旨报告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黄寰教授作主旨报告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邓晓军副教授作主旨报告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朱远教授作主旨报告并主持第二阶段主旨报告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参加“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合影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链接地址:http://www.cssn.cn/zx/bwyc/202105/t20210523_5335356.shtml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