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1年5月2日
标题: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著名作曲家何占豪为上海师大师生深情讲述《龙华塔》
记者:查建国 夏立 陈炼
明理增信 崇德力行——何占豪先生交响诗《龙华塔》舞台情景党课活动现场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夏立 陈炼)4月25日,2021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之春”艺术展示季——“盛世韶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在上海师范大学开幕。开幕音乐会“交响乐专场——红旗颂”包括《红旗颂》《瑶族舞曲》《我的祖国》《红色娘子军组曲(选段)》《北京喜讯到边寨》,以及何占豪先生亲临现场指挥他创作的交响诗《龙华塔》等6部作品,均为中国作曲家讴歌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里程碑作品。
将“学党史”融入基层党建的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中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占豪讲授情景党课并指导排练现场 本网记者 陈炼/摄
音乐会开幕前,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占豪亲临首场交响乐专场的排练现场,以那段发生在龙华的动人壮阔的历史为内容,用交响乐的旋律和曲韵,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生党员代表、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全体交响乐团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感人奋进的“舞台音乐党课”。将“学党史”融入基层党建的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中,让师生党员切身感受党的百年历史之峥嵘,在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中传承发扬红色基因。
“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样红。”这首在龙华监狱中发现的感人肺腑的题笔诗,便是何占豪20世纪80年代创作交响诗《龙华塔》的缘起。龙华是革命的象征,如今龙华塔外年年桃花盛开,可桃花下面,埋着的正是烈士们的累累忠骨。虽已耄耋,何占豪在课上向现场师生叙述了当年在塔前倒下的主人公——鲁迅学生殷夫的英雄事迹。在讲述中,何占豪一边追忆着那群以解救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为己任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人,一边回望起当年创作《龙华塔》时朴素的初心。他表示,音乐最容易表现人的感情。希望今天的青年们懂得,我们美丽的国家、幸福的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无数的先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
何占豪告诉记者,音乐有两个功能,一是娱乐,提高生活质量,增加生活情趣;另一个是修养身心,培养情操,鼓舞斗志。我们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爱国情怀革命题材,非常希望青年作曲家们,能写出更多有中国特色的作品,使老百姓喜闻乐见,让青年人有所熏陶、产生共鸣,进而帮助他们坚定信念、汲取力量。
以音乐重温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施忠教授提出,音乐学院师生借助“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艺术展示季这一美育平台,以乐重温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以歌颂扬信仰坚定的时代英雄,以舞记录革命征途的红色足迹。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青年党员教师秦阳表示,在聆听和学习了何占豪先生谈《龙华塔》创作的主题党课后,我深受鼓舞。如今的美好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先烈用生命、血泪所换来的。作为党员,我们青年一代应继承先烈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并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理想目标。作为青年教师,我有使命和责任,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本科生施荟认为,何占豪先生的音乐党课,把音乐情怀与爱国精神相结合,让我们青年学子更加深刻体会到坚守初心的重要内涵。作为青年一代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不怕牺牲、勇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努力奋斗,让青春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据悉,交响诗《龙华塔》表现的是上海解放时,一位深爱着革命先烈殷夫的纱厂女工来到烈士牺牲的龙华塔下,凭吊烈士而激起的回忆和情感。巍巍高耸的龙华塔历尽沧桑,傲然挺立,它象征着正义的形象。整部作品充满雄伟与亲切的色彩,表现了烈士们不屈的斗争。随着烈士绝尘而去,音乐激起的是更加顽强的斗志。作品在结尾处呈现出亮丽色彩的乐段,表现出昔日纱厂女工在龙华塔前漫步,眼前的桃花开得格外鲜艳,给她以无比欣慰的动人场景。音乐在激励的情绪中结束,给人以奋进的感染。
“盛世韶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红旗颂”交响乐专场演奏现场 本网记者 陈炼/摄
链接地址:http://www.cssn.cn/zx/zx_gx/news/202105/t20210502_53310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