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报 2016年6月14日 7版 科教卫 版面头条
标题:过于量化评价阻碍卓越教师培养——中外教育学家聚首上师大就面临的共同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记者:姜澎
“评价卓越教师,不应以学生的成绩提升为标准。”“当今卓越教师的标准,应该以建立起学生、教师之间的学习社区为目标,并且改变教室里的冷漠。”教育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不论美国还是欧洲、亚洲的国家,都提出了各自的卓越教师培训计划,但这些却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对教师越来越严格而单一的量化考核,正在改变教育的面貌,更是影响了卓越教师的培养。在昨天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国际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教育学家们针对目前全世界在培养卓越教师时面临的共同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卓越教师培养遭遇以成绩提升为量化指标的困境
“在教室里,我们常常能够看到昏昏欲睡的学生、疲惫不堪的老师。其实学习除了教师授课以外,更应该建立起基于学习的社群关系。”在昨天的论坛上,著名的日本教育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佐藤学展示了一些他访问过的学校的照片。
所谓学习,人人都知道,其中一个重要的含义应该是学生在相互交往中共同成长,而展开并且推动这一关系的教学的人就是教师。“但是在对教师的层层量化考核之中,这一教育关系在学校内外都濒临危机。大人与儿童的关系单方面地局限在‘教育热心’上,这也使得儿童不关心他人,相互交往、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淡漠。”佐藤学说。
究其原因,佐藤学认为,在过去30年中,日本政府为了应对学生的成绩下滑,抱着过分的热情改革了日本的教育,但结果却使问题更加恶化,因为教师一直受到自上而下强加的、非理性的学校政策,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约束,加之在当今自由市场意识和政策下,家长和教师的关系也已经从为孩子负责的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成了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使得教师的工作受到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在过去20多年中,佐藤学观察了1000所以上的学校,参观了近万间教室的教学活动,还观察了美国数百所学校的近千间教室的教学活动,发现所有可以称之为“好的教室”的,并非同一类型的人,“而我们现在用同一的量化目标来考核教师,显然并不合适”。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美国和英国等国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杜威教育学会负责人琳达·斯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好的教育应该是老师和学生组成学习的社群,从学校延伸到社区,而不是在教室这个封闭的地方。但是,美国有统一的对教育质量的监测考试,“而我们太关注测试成绩,一年中常常要组织老师和学生做很多的测试,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真正的需求根本不可能得到满足。”
至于教师,北卡罗来纳州的不同地区组建了很多的教师专业学习社区(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按照规定,老师们每周都必须参加一次。“但事实上,由于考试的压力,这些原本应该是老师们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会议,变成了讨论如何设计考题。稍好一点的情况,则是讨论如何设计第二天的课堂内容。”斯通坦言,这样的量化目标让教师束缚重重,根本无法考虑到每个学生的需求。
在英国,教育主管部门对于职前教师的培训有8个考核标准,还有3个准则和一系列的职业行为规范,但“几乎全是量化的指标,全部和学生的成绩水平有关,而且对于卓越教师的评价完全使用打分表进行评估”。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林恩·托德认为,从教育研究者来看,打分表是不可能评出优秀的卓越教师的。
改变教室中的冷漠应成为教学中心课题
在学者们看来,所谓卓越教师,并不仅仅是让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每时每刻都能够抓住教室里发生的事情的契机,构筑起在交往中培育的师生关系,关注每个学生在经历和感受上的差异,这样才可以推动更丰富内涵的学习,这才是卓越教师培养的目标。
在林恩·托德看来,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存在一些学校巡视系统,往往通过发布详细的质量报告,“公布并羞辱”那些在不同表现评估中低于平均水平的学校。这些对教学“卓越”的测量方式,极大程度地将卓越简单等同于考试分数等结果。“这使得实质上的‘卓越’被削弱,为了满足巡察对卓越的标准要求,学校和老师往往会改变自己的办学动力和教育目标。”
“现在在学校缺少‘亲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亲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亲密,老师和学校之间的亲密。”琳达说,虽然美国有全国性的测试标准,并且一直都在完善,确保没有一个孩子落后,但是情况却一直在变糟糕。“通过大量对真正的卓越教师的课堂研究可以发现,这些卓越教师们在课堂非常专注和投入,他们并没有一味要求学生做题,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细心凝听学生的需求。但让人忧虑的是,这些根本不被列入评估表中。未来应该将学生的各类表现以及学习的质量列为卓越教师的评价标准,而不是那些以分数为指标的表现。”
佐藤学称,在教室里,教师与对物对人的冷漠作斗争的教学实践,应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心课题。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的学习——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链接地址: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6-06/14/content_431746.html
标题:过于量化评价阻碍卓越教师培养——中外教育学家聚首上师大就面临的共同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记者:姜澎
“评价卓越教师,不应以学生的成绩提升为标准。”“当今卓越教师的标准,应该以建立起学生、教师之间的学习社区为目标,并且改变教室里的冷漠。”教育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不论美国还是欧洲、亚洲的国家,都提出了各自的卓越教师培训计划,但这些却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对教师越来越严格而单一的量化考核,正在改变教育的面貌,更是影响了卓越教师的培养。在昨天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国际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教育学家们针对目前全世界在培养卓越教师时面临的共同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卓越教师培养遭遇以成绩提升为量化指标的困境
“在教室里,我们常常能够看到昏昏欲睡的学生、疲惫不堪的老师。其实学习除了教师授课以外,更应该建立起基于学习的社群关系。”在昨天的论坛上,著名的日本教育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佐藤学展示了一些他访问过的学校的照片。
所谓学习,人人都知道,其中一个重要的含义应该是学生在相互交往中共同成长,而展开并且推动这一关系的教学的人就是教师。“但是在对教师的层层量化考核之中,这一教育关系在学校内外都濒临危机。大人与儿童的关系单方面地局限在‘教育热心’上,这也使得儿童不关心他人,相互交往、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淡漠。”佐藤学说。
究其原因,佐藤学认为,在过去30年中,日本政府为了应对学生的成绩下滑,抱着过分的热情改革了日本的教育,但结果却使问题更加恶化,因为教师一直受到自上而下强加的、非理性的学校政策,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约束,加之在当今自由市场意识和政策下,家长和教师的关系也已经从为孩子负责的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成了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使得教师的工作受到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在过去20多年中,佐藤学观察了1000所以上的学校,参观了近万间教室的教学活动,还观察了美国数百所学校的近千间教室的教学活动,发现所有可以称之为“好的教室”的,并非同一类型的人,“而我们现在用同一的量化目标来考核教师,显然并不合适”。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美国和英国等国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杜威教育学会负责人琳达·斯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好的教育应该是老师和学生组成学习的社群,从学校延伸到社区,而不是在教室这个封闭的地方。但是,美国有统一的对教育质量的监测考试,“而我们太关注测试成绩,一年中常常要组织老师和学生做很多的测试,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真正的需求根本不可能得到满足。”
至于教师,北卡罗来纳州的不同地区组建了很多的教师专业学习社区(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按照规定,老师们每周都必须参加一次。“但事实上,由于考试的压力,这些原本应该是老师们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会议,变成了讨论如何设计考题。稍好一点的情况,则是讨论如何设计第二天的课堂内容。”斯通坦言,这样的量化目标让教师束缚重重,根本无法考虑到每个学生的需求。
在英国,教育主管部门对于职前教师的培训有8个考核标准,还有3个准则和一系列的职业行为规范,但“几乎全是量化的指标,全部和学生的成绩水平有关,而且对于卓越教师的评价完全使用打分表进行评估”。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林恩·托德认为,从教育研究者来看,打分表是不可能评出优秀的卓越教师的。
改变教室中的冷漠应成为教学中心课题
在学者们看来,所谓卓越教师,并不仅仅是让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每时每刻都能够抓住教室里发生的事情的契机,构筑起在交往中培育的师生关系,关注每个学生在经历和感受上的差异,这样才可以推动更丰富内涵的学习,这才是卓越教师培养的目标。
在林恩·托德看来,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存在一些学校巡视系统,往往通过发布详细的质量报告,“公布并羞辱”那些在不同表现评估中低于平均水平的学校。这些对教学“卓越”的测量方式,极大程度地将卓越简单等同于考试分数等结果。“这使得实质上的‘卓越’被削弱,为了满足巡察对卓越的标准要求,学校和老师往往会改变自己的办学动力和教育目标。”
“现在在学校缺少‘亲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亲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亲密,老师和学校之间的亲密。”琳达说,虽然美国有全国性的测试标准,并且一直都在完善,确保没有一个孩子落后,但是情况却一直在变糟糕。“通过大量对真正的卓越教师的课堂研究可以发现,这些卓越教师们在课堂非常专注和投入,他们并没有一味要求学生做题,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细心凝听学生的需求。但让人忧虑的是,这些根本不被列入评估表中。未来应该将学生的各类表现以及学习的质量列为卓越教师的评价标准,而不是那些以分数为指标的表现。”
佐藤学称,在教室里,教师与对物对人的冷漠作斗争的教学实践,应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心课题。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的学习——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链接地址: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6-06/14/content_431746.html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