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强国上海平台 2021年4月26日
标题:88岁何占豪又上指挥台,为何不主动提《梁祝》经典,却希望打破这“老三篇”
记者:徐瑞哲
说起“梁祝”,人们往往就会脱口哼出那段经典主旋律……何占豪与同学陈钢创作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成为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
然而,4月25日傍晚,88岁的何占豪在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厅又站上指挥台,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并没有主动提及《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上海之春艺术展示季”启幕前,他还站台为数十名上海师大青年交响乐团学子上了一堂完整的排练课,同样不以“梁祝”为例。
【年轻人能不能写出“下一篇”】
耄耋之年,在这位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得主眼中,他反倒希望新一代音乐家多创作以红色为底色的革命题材乐曲,正像当晚交响乐专场他亲自指挥自己创作的交响诗《龙华塔》。“从《红旗颂》、《黄河》到《龙华塔》,我不希望多少年过去了还是这样的‘老三篇’,不知道年轻人能不能写出‘下一篇’?”
关于《梁祝》与何占豪的关联话题,面对记者提问,何占豪才开始有所“澄清”。他透露,《梁祝》曾在中国香港电台举办的一次民意票选中,与一些家喻户晓的作曲家代表作一起,被高票评为“最受听众欢迎的十部经典音乐作品”。但何占豪评价说,“谢谢大家鼓励,我却并不高兴,这些作品没有一首是年轻作曲家写的。”
何占豪解释,音乐的功能至少两方面,不能过分地强调“娱乐大众”。“恋爱人人都谈,却也不能总写这种题材。”他本人的创作除了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表达了大量革命主义红色精神,从二胡协奏曲《莫愁女》到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直到他的新作古筝协奏曲《英雄泪》,都是如此。
“可惜现在音乐界这方面的新创作比较少了。”何占豪说,“音乐应当将这些都传递给当代听众,让每个人产生共鸣,鼓舞斗志也感悟人生。”因为音乐能表现情感,也能从中学会信仰。正如交响诗《龙华塔》,表现的就是上海解放时一位昔日的纱厂女工,来到她爱慕的殷夫烈士牺牲的地方——龙华塔下,凭吊龙华诸位烈士而激起的回忆和情感。
【65年党龄,40分钟不够】
“龙华千载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样红。”这首在龙华监狱中发现的无名氏题壁诗,是20世纪80年代给交响诗《龙华塔》带来灵感的诗。
在“盛世韶华”首场交响乐专场的排练现场,何占豪带着奏鸣曲一般的深情,告诉现场演出的音乐学院大学生,殷夫这批烈士是被反动派秘密杀害、就地掩埋的,直到上海解放后才知道谁人牺牲、身在何处,“如今龙华塔外,年年桃花盛开,桃花之下正是忠骨埋藏。”
奏鸣曲在舞台上响起,在呈示部即龙华塔主题中,何占豪回溯了龙华古塔这一地标巍巍高耸、历尽沧桑、傲然挺立的形象;在第二主题中,他指导交响乐团奏出曲中主人公对自己年轻时那段恋情的种种回忆;在展开部中,他再现了革命志士与黑暗势力搏斗、失去亲人悲痛之后继续斗争的场景;乐曲在高潮中进入再现部,老先生通过龙华塔主题呈现,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光明终将战胜黑暗。
“今天的一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正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1956年入党的何占豪,至今已有65年党龄。入党时,他与眼前的这些音乐学子都是同龄人。他坦陈,自己有作曲家、教授、党员等许多身份,其中党员是第一位的,这个身份不是“空头”的。
当学院方面告知何占豪,考虑到老先生年事已高,这堂“舞台音乐党课”只有40分钟时间,何占豪笑言:“这个时间不够啊,我不怕累,不会累的。”
链接地址: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1127386160845453983&item_id=11127386160845453983&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