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抗战历史地图之抗日救亡图发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7-06浏览次数:2029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5年7月5日
标题:上海抗战历史地图之抗日救亡图发布
记者:刘晓晶



7月5日,上海抗战历史地图之抗日救亡图发布会上,
工作人员正在笔记本电脑上展示抗战地图。
(摄影:刘晓晶)



7月5日,上海抗战历史地图之抗日救亡图发布会上,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智良教授正在介绍抗日救亡图。
(摄影:刘晓晶)

        7月5日,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联合腾讯网、腾讯大申网共同制作的上海抗战历史地图之抗日救亡图发布,并于当日正式上线。

        据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智良教授介绍,抗日救亡图除了包含了抗战初期上海各界各种救亡协会、救国会、联合会等旧址外,还包括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形成图。地图中所标注的每个抗战历史要素的名称、时间属性和空间坐标,以及图中所附文字注释,均经过历史学、历史地理学方法严格考证,并进行了实地考察。

        值得一提的是,以地图的形式展示《义勇军进行曲》全面展示创作与传播过程的,这在学界尚属首次。这张地图中不仅考证了《义勇军进行曲》曲作者聂耳、词作者田汉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的不同寓所,同时也考证了在《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与传播过程中做出贡献或产生影响的人物,如电影《风云儿女》的编剧夏衍、《义勇军进行曲》的定名者朱庆澜、参与配乐的贺绿汀、《风云儿女》的主演袁牧之等人的寓所与事迹。不仅凸显了两位创作者的突出贡献也明晰了他们背后创作团队的作用。同时结合上海城市史的视角,考证了在《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过程中的唱片制作单位东方百代公司,《风云儿女》的制作单位电通公司,《风云儿女》的首映地点金城大戏院等,力图揭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与传播的城市环境与时代背景,试图解释这首抗战歌曲诞生于上海这座伟大城市的历史必然性。

        据悉,上海抗战历史地图共有五张,除了当日发布的抗日救亡图之外,淞沪抗战图、组织机构图、事件暴行图及慈善救助图等4张系列地图将在近期陆续发布上线。
延伸阅读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传播过程图

        1、聂耳旧居 位于今公平路185弄同春里86号。聂耳1930年7月来沪后最早的居住地;聂耳于1930年至1931年间在此住了9个月。该建筑现为民居。虹口区公平路185弄86号二楼后厢房。建筑存在。

        2、聂耳旧居 常德路633弄恒德里65号。聂耳于1931年在明月歌舞社当小提琴练习生时居住此地。1931年聂耳来到上海,成为“申庄”稽查员后不久就失业。此时,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在《申报》刊登招生启事,聂耳被录取为明月歌舞剧社的小提琴练习生。这一时期,对聂耳将来的音乐创作之路意义重大。被登录为不可移动文物。

        3、聂耳故居 霞飞路(现淮海路)1258号。聂耳在此处创作《义勇军进行曲》。建筑存在。

        4、聂耳故居 位于霞飞路(现淮海路)1518号曹家弄。建筑不存。

        5、田汉故居 位于今静安区山海关路274弄(原山海关路安顺里11号),1935年居住于此,并在此创作《义勇军进行曲》词。建筑存在,其址现为民居。

        6、田汉故居 位于今永嘉路371-381号,1938年至1942年间居住于此,并在此创办了 “南国艺术学社”,建筑存在,其址现为民居。

        7、夏衍故居 位于今唐山路685弄(原业广里)42号。夏衍于1930年至1932年间居住于此。建筑存在,现为民居。

        8、朱庆澜故居 位于今永康路109弄。早年从事反清斗争。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朱庆澜发出第一份要求抗战的通电,成为向全国发出呼吁、要求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第一人。1931年11月中旬,朱庆澜在上海召集各界爱国人士成立了东北难民救济协会,并担任理事长; 1932年1月初,参与组建辽、吉、黑、热民众抗日后援会并任会长,积极募款支持东北日义勇军。一二八事变后,又向国内外募捐,并承担宣传、医疗、运输等工作,支持十九路军抗日。1932年4月26日改称东北抗日义勇军后援会,又于1932年5月在张学良支持下改为辽吉黑热民众后援会,朱庆澜为会长。1932年11月,朱庆澜担任会长的辽吉黑热民众后援会迁至北平,与东北民众救国会联合办公并作出决议:成立东北抗日义勇军总司令部,由朱庆澜任总司令。1934年,朱庆澜出资赞助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电影《风云儿女》。聂耳从日本寄回来的曲谱的名称为“进行曲”。朱庆澜将军,画龙点睛地在“进行曲”3个字前面加上了“义勇军”3个字,《义勇军进行曲》由此得名。建筑存在。

        9、贺绿汀故居 美华里15号住宅(今安福路191弄15号)。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贺绿汀与其妻子姜瑞芝初到上海居住于此。曾参与对《义勇军进行曲》配乐。建筑存在,现为民居。

        10、袁牧之故居 位于霞飞路(今淮海中路)689号。1933年居住于此。曾主演电影《风云儿女》。建筑不存。

        11、电通公司旧址 位于今杨浦区荆州路151号。1935年初,电通公司从斜土路迁到荆州路405号。电通公司是左翼电影运动的重要阵地,由中共党员司徒慧敏、夏衍、田汉等领导公司的电影创作。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主题歌的《风云儿女》是电通公司迁入新址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当年,影片编剧田汉为《义勇军进行曲》写了歌词,聂耳主动要求谱曲,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曲谱的初稿。1935年4月,聂耳东渡日本,他把《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带到日本,4月末将修改后的《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寄回上海电通公司。《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初稿写出后第一次在此试唱。《义勇军进行曲》随着《风云儿女》的上映唱响海内外。建筑不存,今为国歌纪念广场。

        12、百代小红楼 位于徐汇区衡山路811号(今徐汇公园内)。东方百代公司原为法商创建,1930年被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收购,所有权几经变更,名字也不断变动。百代小红楼由东方百代唱片公司于1921年投资建成,时为上海第一座录音棚。是一幢中西合璧,具有新艺术风格的小楼。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几乎所有的重量级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因而百代公司又被称为“中国近代音乐的摇篮”。《义勇军进行曲》在此配乐并灌制成唱片。建筑存在。

        13、金城大戏院旧址位于今黄浦区北京东路780号,1933年由柳中浩、柳中亮兄弟筹资租地建造,次年2月1日落成开业。1934年,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影片《渔光曲》在此首映。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在此首映,影片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也在此首次传向大众。抗日战争“沦陷”时期影业萧条,兼演话剧,成为抗战期间重要的话剧演出场所。1954年6月3日上海市文化局接管,周恩来总理提议改称黄浦剧场,并亲笔题写场名。建筑存在,现为黄浦剧场。

链接地址: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5/07/05/1850277.html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