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意大利当代电影“普遍关照现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6-11浏览次数:2042


来源:东方早报 2015年5月31日 A16版 整版报道 文化·影视
标题:意大利当代电影“普遍关照现实”
记者:陈晨



开幕影片《无畏的人》看似荒诞的情节中,几乎每一幕都传递出对当代意大利社会问题的写照。






《无畏的人》



《华尔兹》



《黑手党只在夏天杀人》



《他的儿子》



《幸福家庭》

        意大利是世界上艺术遗产最丰富、电影创作最活跃的国度之一,在世界电影史上始终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影响着电影艺术的整体走向。对于影迷来说,意大利电影也从来不是一个陌生的门类,甚至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范畴:从罗西尼、德·西卡的新现实主义,到安东尼奥尼的内心现实主义,甚至帕索里尼极端的异色世界,或者诸如托纳托雷的时光三部曲,都是热爱艺术电影的人绕不过的经典。事实上,在今天的各大影展中,意大利电影依然占据热门主流的位置,本届刚刚闭幕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场刊高分的《我的母亲》同样出自意大利导演之手。而中国的观众似乎对当代意大利电影的了解认知处于边缘和空白的尴尬之中。

        5月29日,由上海师范大学世界电影研究中心与意大利国家电影音像和多媒体工业协会(ANICA)和意大利国家广播电视公司(Rai)合作启动的电影国际项目“Ciao CINEMA”在iapm环贸百丽宫影城拉开帷幕。从5月29日至6月7日,“当代意大利电影一瞥”(Sguardo sul nuovo cinema italiano)将作为本项目的第一次影展活动,向上海观众介绍一组最新制作的优秀意大利电影。影展的初衷即在于聚焦意大利的当代电影创作,在影迷已熟知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和代表作之外,进一步了解最新的意大利电影作品群落。《无畏的人》、《黑手党只在夏天杀人》、《华尔兹》、《幸福家庭》等展映影片均在世界各大国际影展上屡获殊荣,算得上是当代电影艺术佳作。

        意大利保持了对本国电影传统的继承

        爱德华是意大利国家电影音像和多媒体工业协会中国代表处的项目专员,对于本次影展上所放映的意大利电影,他向记者做了十分热情的推荐。“这次影展选择的电影可以说非常全面地表现了意大利电影多面化的表现方式,剧情片、喜剧片甚至类型片都有所覆盖,而且它们是意大利非常新制作的电影,我们可以把它看做一条树立意大利当代社会的脉络,其中表现出当代意大利人所面临的欲望和困境。”

        作为本次影展的开幕影片,吉安尼·阿梅利奥的《无畏的人》曾获得2013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并将最佳男演员奖项收入囊中。影片看似荒诞的情节中,几乎每一幕都传递出对当代意大利社会问题的写照。悲伤的小人物命运时不时体现出意大利讽刺喜剧的自嘲功力,超现实主义象征镜头的运用穿插于主人公现实生活的苦难境遇中,显得毫无违和感;同时影片中部分段落还能看到导演向《偷自行车的人》等经典意大利影片致敬的意味。

        而此次展映的其他电影中同样能够看出意大利当代电影对于小人物的偏爱和对于本国电影传统的继承。

        “意大利电影的作者风格普遍还是比较沉重,即便是娱乐片、喜剧中也还是能看到导演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意大利电影喜欢表现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移民问题以及失业的问题。哪怕是商业片,也都比较关照现实。对于意大利电影来说,社会和电影是不能分开的统一体。”爱德华说。

        事实上,自上世纪40年代意大利电影在国际视野中崛起,就与当时二战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将电影作为政治格局、意识形态的反思与延伸的传统在意大利电影的创作中从未中断。尽管爱德华也承认好莱坞的超级英雄大片对意大利本土电影造成大规模的冲击,在政府没有任何排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本土电影只能占到全年票房的35%左右。而意大利电影工业本身还是相当程度地保留了以导演为中心的创作方式,这也使得意大利本土电影的创作保持了自身的清醒和定位。

        “欧洲电影的观众有一种自觉,他们对于‘为什么要看电影’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答案,大家看电影,娱乐之外还有其他更深层的诉求,所以导演们也有意识要去满足这一部分的观众。”此外,意大利在电影教育方面同样延续了对历史传统体系的尊重,“我们本身对经典非常尊崇,那些属于意大利讲故事的方式和视角,今天还留在意大利电影人的血液里。”

        同时,爱德华也提到,“政府认可电影对社会的作用,因此在保护本土电影方面也做了相当的努力。尽管现在意大利政府也没有钱,但他们还是会用一小部分经费支持本土的青年导演,并且给予本土电影财税方面相关的优惠政策。”

        意大利电影为何“失声”

        问及此次上海所展映的影片在意大利本土的影响力,爱德华十分得意地表示,这些影片虽然是文艺片,但在意大利都收获了相当好的票房。“意大利的院线放映体系是很完善的,一块是商业院线,放映好莱坞电影和意大利本土的一些类型片,同时意大利还有很多艺术院线,放映世界各地的小成本制作和文艺片。而且那些艺术院线也不需要政府额外的拨款支持,甚至经常有人通宵排队。”比如此次影展的影片,许多都是获得国际奖项认可的,这一点对于意大利的观众来说就足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观众会把奖项作为他们观影的一个参考,一个电影拿了奖,会获得尊重和票房。”

        不过对于当代意大利电影的海外推广,爱德华也承认目前遇到了不小的困难。“意大利电影曾经很辉煌,大家谈论费里尼、安东尼奥尼,但到托纳托雷以后,大家突然都不知道意大利电影了。我们有那么庞大的传统和体系,但我们也要承认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继续往前走。”

        谈到意大利电影的突然“失声”,爱德华苦笑着说,“其实这是我们的错。当之前那个年代的一批大师离去后,我们确实有一段时间没有出太多好的作品,因为经济的原因,也一度没有花大力气去培养新的导演,没有向世界做好电影的宣传。这导致我们的电影一段时间失去在世界电影的话语权。”

        同时,本次影展的策展人、上师大世界电影研究中心主任王方副教授补充道,“好莱坞制片厂的崛起,商业大片对这个世界电影格局的冲击让全世界几乎其他所有电影都受到了冲击,这是一个时代的大潮,也并非只是意大利电影的问题。”

        此次意大利当代电影的展映,在上海的百丽宫影城、中华艺术宫以及上师大三个场地放映,市中心商业院线的加盟也让小众的艺术电影获得了不错的上座率,这一点令王方感到欣慰。过去王方也曾策划关于欧洲当代电影的展映,这一次的上座率有了大幅提高。

        对于将当代欧洲电影引进并在上海作展示,王方的态度有几分理想主义,“上海观众对于艺术电影的认识停留在已知的大师身上,如果我们做一个托纳托雷的影展,观众的接受度会更高,但他们无非是在影院里获得已知的讯息,而我们更希望给观众带来新的视野。”王方表示,这次影展所展示的导演都是当代欧洲最主流且有相当影响力的导演,她希望通过这样的影展拓宽观众对于当下世界优秀电影的视野,而并非局限于影史盖棺定论的几个名字,“我们对于欧洲电影的认知已经落后20年了,这其实是挺可悲的事情。”

        今后,“Ciao CINEMA”将作为长期的意大利电影展示平台不定期展映当代优秀的意大利电影。同时爱德华透露,意大利与中国已经签订了合拍片的协议,未来双方会共同合作拍摄电影,“意大利可能不会像好莱坞那样提供华丽的技术,或者保障成功的票房,但是从不那么商业的角度来说,至少能够给故事带来更丰富的元素和更新鲜的视角。”


链接地址: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5-05/31/content_991813.htm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