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4年9月29日
标题: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确保社会和谐发展——《上海民工子女教育蓝皮书》在上海发布
记者:李玉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李玉)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中国大地上催生了农民进城务工的“民工潮”,由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就成了一个时代性的话题。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无疑成为农民进城务工的首选城市之一。最近十年来,来沪务工人员“举家迁移”趋势明显,在沪生育比例大幅提高,随迁子女的比例也逐年攀升,城市中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教育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系统梳理上海民工子女教育的发展历程,客观记载和保存特定时期的教育史实,关注这一特殊社会弱势群体享受教育公平的机会,确保上海未来居民的整体素质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由上海师范大学陶行知研究中心牵头组织编撰的《上海民工子女教育蓝皮书》9月26日在上海发布。
多部门统筹合作 共同应对教育问题
据介绍,2000-2010年的10年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共增加551.2万人,增长159.1%;平均每年增加约55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9.9%。随着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剧增,流动人口在沪生育比例大幅提高,上海市流动儿童规模从2001年的28.6万人到2012年的53.8万人,每年均大幅度攀升。从上述数据可见,来沪务工随迁子女的猛增对上海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该书主编、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陆建非表示,总体上说,贯穿上海民工子女教育过程的主线是实施“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把民工子女纳入公办学校,即通过增加公办学校招生计划、开设招收民工子女就学的公办学校、设公办学校的民工子女班、随班就读等一系列措施把民工子女纳入公办学校;二是规范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行为,将其纳入区县教育体系统筹管理。上海民工子女教育的相关政策是完整的一盘棋,关注教育政策的人性化、全局性和顶层设计,注重由多个行政部门统筹合作,共同应对教育问题。
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隔离和教育管理体制的束缚,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适龄儿童新一轮入学高峰来临以及外来人口大量导入等多重因素影响,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之间新的城乡二元结构异常凸显,教育资源配置极为紧缺,上海民工子女教育遇到了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书中指出,首先是城市的容纳度问题,上海教育资源紧缺的状况在相当长时期内将成常态。其次是“纳民学校”(即农民工同住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师资问题。如何优化“纳民学校”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当前解决上海民工子女教育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第三是家校协同教育问题,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困难致使家校协同教育无法得以很好地实施。如何让民工子女家庭和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第四是办学成效评价问题,由集中的硬件投入转向持续的内涵提升,将成为下一阶段民工子女教育的重点,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校办学成效,则是后续民工子女教育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力求用“真方法”解决“真问题”
纵观整个发展历程,上海民工子女教育逐步经历了一个由排斥到接纳、由歧视到公平、由无序到规范的发展过程。短短数年,上海不仅成功解决了民工子女全面接受义务教育的难题,而且积极探索民工子女初中后在沪接受职业教育的新途径,取得明显成效。但不可否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上海转移的人数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有增无减,上海在民工子女教育领域仍有诸多接踵而来的难题亟待解决。
陆建非表示,后续进一步做好上海民工子女教育工作,不仅需要继续确保教育资源投入与合理配置,还需要坚持教育公平和政策倾斜,并且加强民工子女教育的质量监管,以及民工子女及家长的融合教育。与此同时,要发挥科研引领作用,教育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与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加强合作,研究当前民工子女教育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力求用“真方法”解决“真问题”,形成可指导实践操作的“真结论”。
淡化户籍意识,强化居民意识,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或许不久的将来“民工潮”会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上海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许会在某个历史瞬间划上句号。但只要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上海,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仍将是上海这座城市在实现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始终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
书中最后指出,教育公平不等于“搞平均主义”,教育均衡发展也不等于“同等速度发展”。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不能以牺牲优质教育来换取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定是在教育资源配置相对均等的条件下学校实现持续、和谐及特色发展,最终达到强者更强、弱者变强的目标。促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
链接地址:http://www.cssn.cn/gd/gd_rwhd/gd_zxjl_1650/201409/t20140929_1347107_1.shtml
标题: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确保社会和谐发展——《上海民工子女教育蓝皮书》在上海发布
记者:李玉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李玉)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中国大地上催生了农民进城务工的“民工潮”,由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就成了一个时代性的话题。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无疑成为农民进城务工的首选城市之一。最近十年来,来沪务工人员“举家迁移”趋势明显,在沪生育比例大幅提高,随迁子女的比例也逐年攀升,城市中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教育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系统梳理上海民工子女教育的发展历程,客观记载和保存特定时期的教育史实,关注这一特殊社会弱势群体享受教育公平的机会,确保上海未来居民的整体素质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由上海师范大学陶行知研究中心牵头组织编撰的《上海民工子女教育蓝皮书》9月26日在上海发布。
多部门统筹合作 共同应对教育问题
据介绍,2000-2010年的10年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共增加551.2万人,增长159.1%;平均每年增加约55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9.9%。随着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剧增,流动人口在沪生育比例大幅提高,上海市流动儿童规模从2001年的28.6万人到2012年的53.8万人,每年均大幅度攀升。从上述数据可见,来沪务工随迁子女的猛增对上海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该书主编、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陆建非表示,总体上说,贯穿上海民工子女教育过程的主线是实施“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把民工子女纳入公办学校,即通过增加公办学校招生计划、开设招收民工子女就学的公办学校、设公办学校的民工子女班、随班就读等一系列措施把民工子女纳入公办学校;二是规范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行为,将其纳入区县教育体系统筹管理。上海民工子女教育的相关政策是完整的一盘棋,关注教育政策的人性化、全局性和顶层设计,注重由多个行政部门统筹合作,共同应对教育问题。
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隔离和教育管理体制的束缚,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适龄儿童新一轮入学高峰来临以及外来人口大量导入等多重因素影响,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之间新的城乡二元结构异常凸显,教育资源配置极为紧缺,上海民工子女教育遇到了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书中指出,首先是城市的容纳度问题,上海教育资源紧缺的状况在相当长时期内将成常态。其次是“纳民学校”(即农民工同住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师资问题。如何优化“纳民学校”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当前解决上海民工子女教育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第三是家校协同教育问题,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困难致使家校协同教育无法得以很好地实施。如何让民工子女家庭和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第四是办学成效评价问题,由集中的硬件投入转向持续的内涵提升,将成为下一阶段民工子女教育的重点,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校办学成效,则是后续民工子女教育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力求用“真方法”解决“真问题”
纵观整个发展历程,上海民工子女教育逐步经历了一个由排斥到接纳、由歧视到公平、由无序到规范的发展过程。短短数年,上海不仅成功解决了民工子女全面接受义务教育的难题,而且积极探索民工子女初中后在沪接受职业教育的新途径,取得明显成效。但不可否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上海转移的人数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有增无减,上海在民工子女教育领域仍有诸多接踵而来的难题亟待解决。
陆建非表示,后续进一步做好上海民工子女教育工作,不仅需要继续确保教育资源投入与合理配置,还需要坚持教育公平和政策倾斜,并且加强民工子女教育的质量监管,以及民工子女及家长的融合教育。与此同时,要发挥科研引领作用,教育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与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加强合作,研究当前民工子女教育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力求用“真方法”解决“真问题”,形成可指导实践操作的“真结论”。
淡化户籍意识,强化居民意识,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或许不久的将来“民工潮”会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上海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许会在某个历史瞬间划上句号。但只要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上海,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仍将是上海这座城市在实现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始终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
书中最后指出,教育公平不等于“搞平均主义”,教育均衡发展也不等于“同等速度发展”。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不能以牺牲优质教育来换取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定是在教育资源配置相对均等的条件下学校实现持续、和谐及特色发展,最终达到强者更强、弱者变强的目标。促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
链接地址:http://www.cssn.cn/gd/gd_rwhd/gd_zxjl_1650/201409/t20140929_1347107_1.shtml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