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闻晨报 2014年3月13日 A04版 要闻 版面头条
标题:先取经后拜师:英国拟邀60名上海教师,传授“怎么教数学”
记者:徐惠芬
转载:新浪网

英国教育部:他们将被分派到英国30个新数学“中心”培训英国老师至少一个月
同时将派60名英国数学教师到上师大进修、培训
距离率领英国教育代表团到上海学校“取经”不到一个月,英国教育和儿童事务部副部长莉兹·特鲁斯又于12日宣布与中方达成一项新合作项目,内容包括60名上海教师将赴英国,帮助当地学校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英国教育部官员奥莉·兰恩12日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60名中国教师将于今年秋季学期正式开启英国之行,此外,还将有60名来自英国的老师赴中国学习“世界一流”的数学教学方法。
该项目是英国政府1100万英镑提升数学计划的一部分。
教授内容:如何辅导差生、合理布置作业
根据英国教育部12日提供给晨报记者的项目说明书,这60名中国数学老师都需会讲英文,他们将被分派到英国30个新数学“中心”开展工作——这些“中心”是英国全国范围内经过选拔的、在数学教学方面表现突出的学校。
据介绍,这60名中国数学老师将在英国至少“工作”1个月。英国教育部官员指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培训英国的老师,比如如何对落后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的辅导,如何合理布置家庭作业,如何确保有效的反馈等等。此外,这些中国数学老师有望同时给高水平的学生开设深造班。
与此同时,在英国30个新数学“中心”范围内,每个“中心”都会派出两名老师前往中国,学习数学教学方法,这些老师将在中国的学校至少待1个月。英国教育部称,在“中心”老师掌握中国的数学教学方法后,将会把所学习到的教学方法普及到英国当地其他学校去。
英国调查:数学好的人,赚钱也更多
根据英国教育部提供的项目说明书,该项目是“英国教育部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达成的合作协议”。包括英国广播公司、英国《每日电讯报》在内的媒体也纷纷报道称,将赴英国的60名中国教师均来自上海,且60名英国教师将赴上海学习。
上月下旬,特鲁斯一行曾探访上海学校,考察上海的中小学是如何开展数学教育的。特鲁斯一行先后访问了上海建平中学西校、福山外国语小学和上海中学。这也是特鲁斯首次访问上海。上周,特鲁斯还在《每日电讯报》发表文章,畅谈此次行程的感受。显然,中国之行让特鲁斯收获颇丰,在题为《英国学校需要中国经验》的文章中,特鲁斯对上海开展的数学教育称赞有加。
特鲁斯还强调了数学对于赚钱的重要性,“掌握好数学,就是拥有了最大的赚钱潜力,同时也是防止失业的最好方式。”
英国财政研究所的研究显示,从小数学学得好的人,到30岁的时候,将比他们的同龄人挣到更多的钱。此前,人们已经广泛认同,如果孩子在校期间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从事工作后获取高收入的机会也就越高。
支持者:英国数学教育太重视应用
对于英国教育部12日宣布的这一项教师交换计划,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主管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称,该合作项目具有变革意义。
英国教育界资深人士尼克·吉伯也对该项目表示欢迎,称:“在我们国家,有一个根植很深的教育观点,即我们的学校太强调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了对纯数学的重视。结果呢,许多学生连基本的算术都没能熟练掌握,这也意味着他们无法进入到更具挑战性的领域,比如代数。”
其实,变革已经开始。从去年9月份开始,英格兰政府全面调整小学的数学课程,如果中学生不能在“中考”GCSE考试里取得C或更高的成绩的话,将一直学习数学,直到18岁为止。同时,小学将更加重视算术,并将更早引入诸如分数、体积和面积的计算课程。此外,11岁的学生以后再参加国家数学统考时,不得使用计算器。
反对者:追求考试高分可能牺牲创造力
不过,也有英国教师行业的领袖人物对该项目提出了批评。
全国教师联合会秘书长克里斯汀·布娄尔称,“在2012年的PISA测试中,英国学生在数学和阅读方面的表现属于中等水平,科学测试中的表现高于平均水平。如果说,从中国来的老师必然比其他国家的老师或者说我们国家的老师知识更丰富,也更有经验,那真是太可笑了。”
事实上,早在特鲁斯率领英国教育代表团探访上海学校之前,就有一些英国读者对这样的“取经之行”产生质疑,认为英国不应该过分看重PISA的测试结果,因为“通过重复等手段,可以让学生通过考试、取得高分,但是到了真正的世界,如何发展新的产品和新的思想,这些技巧不一定能派上用场。”面对这样的质疑,特鲁斯表示,“上海自信满满地稳居OECD数学测试的榜首。有时,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这样的成绩以创造力为代价。但如果你真正拜访了那些学校,这些有关死记硬背、没有思想的成见就会一扫而空。老师并没有那么专制——他们是友好的,专业的。在每一堂我旁听的课上——孩子们对于上课显得很兴奋,积极回答问题,跑到黑板前,向其他同学解答题目。”
链接地址: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4-03/13/content_1149534.htm#
标题:先取经后拜师:英国拟邀60名上海教师,传授“怎么教数学”
记者:徐惠芬
转载:新浪网

英国教育部:他们将被分派到英国30个新数学“中心”培训英国老师至少一个月
同时将派60名英国数学教师到上师大进修、培训
距离率领英国教育代表团到上海学校“取经”不到一个月,英国教育和儿童事务部副部长莉兹·特鲁斯又于12日宣布与中方达成一项新合作项目,内容包括60名上海教师将赴英国,帮助当地学校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英国教育部官员奥莉·兰恩12日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60名中国教师将于今年秋季学期正式开启英国之行,此外,还将有60名来自英国的老师赴中国学习“世界一流”的数学教学方法。
该项目是英国政府1100万英镑提升数学计划的一部分。
教授内容:如何辅导差生、合理布置作业
根据英国教育部12日提供给晨报记者的项目说明书,这60名中国数学老师都需会讲英文,他们将被分派到英国30个新数学“中心”开展工作——这些“中心”是英国全国范围内经过选拔的、在数学教学方面表现突出的学校。
据介绍,这60名中国数学老师将在英国至少“工作”1个月。英国教育部官员指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培训英国的老师,比如如何对落后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的辅导,如何合理布置家庭作业,如何确保有效的反馈等等。此外,这些中国数学老师有望同时给高水平的学生开设深造班。
与此同时,在英国30个新数学“中心”范围内,每个“中心”都会派出两名老师前往中国,学习数学教学方法,这些老师将在中国的学校至少待1个月。英国教育部称,在“中心”老师掌握中国的数学教学方法后,将会把所学习到的教学方法普及到英国当地其他学校去。
英国调查:数学好的人,赚钱也更多
根据英国教育部提供的项目说明书,该项目是“英国教育部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达成的合作协议”。包括英国广播公司、英国《每日电讯报》在内的媒体也纷纷报道称,将赴英国的60名中国教师均来自上海,且60名英国教师将赴上海学习。
上月下旬,特鲁斯一行曾探访上海学校,考察上海的中小学是如何开展数学教育的。特鲁斯一行先后访问了上海建平中学西校、福山外国语小学和上海中学。这也是特鲁斯首次访问上海。上周,特鲁斯还在《每日电讯报》发表文章,畅谈此次行程的感受。显然,中国之行让特鲁斯收获颇丰,在题为《英国学校需要中国经验》的文章中,特鲁斯对上海开展的数学教育称赞有加。
特鲁斯还强调了数学对于赚钱的重要性,“掌握好数学,就是拥有了最大的赚钱潜力,同时也是防止失业的最好方式。”
英国财政研究所的研究显示,从小数学学得好的人,到30岁的时候,将比他们的同龄人挣到更多的钱。此前,人们已经广泛认同,如果孩子在校期间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从事工作后获取高收入的机会也就越高。
支持者:英国数学教育太重视应用
对于英国教育部12日宣布的这一项教师交换计划,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主管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称,该合作项目具有变革意义。
英国教育界资深人士尼克·吉伯也对该项目表示欢迎,称:“在我们国家,有一个根植很深的教育观点,即我们的学校太强调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了对纯数学的重视。结果呢,许多学生连基本的算术都没能熟练掌握,这也意味着他们无法进入到更具挑战性的领域,比如代数。”
其实,变革已经开始。从去年9月份开始,英格兰政府全面调整小学的数学课程,如果中学生不能在“中考”GCSE考试里取得C或更高的成绩的话,将一直学习数学,直到18岁为止。同时,小学将更加重视算术,并将更早引入诸如分数、体积和面积的计算课程。此外,11岁的学生以后再参加国家数学统考时,不得使用计算器。
反对者:追求考试高分可能牺牲创造力
不过,也有英国教师行业的领袖人物对该项目提出了批评。
全国教师联合会秘书长克里斯汀·布娄尔称,“在2012年的PISA测试中,英国学生在数学和阅读方面的表现属于中等水平,科学测试中的表现高于平均水平。如果说,从中国来的老师必然比其他国家的老师或者说我们国家的老师知识更丰富,也更有经验,那真是太可笑了。”
事实上,早在特鲁斯率领英国教育代表团探访上海学校之前,就有一些英国读者对这样的“取经之行”产生质疑,认为英国不应该过分看重PISA的测试结果,因为“通过重复等手段,可以让学生通过考试、取得高分,但是到了真正的世界,如何发展新的产品和新的思想,这些技巧不一定能派上用场。”面对这样的质疑,特鲁斯表示,“上海自信满满地稳居OECD数学测试的榜首。有时,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这样的成绩以创造力为代价。但如果你真正拜访了那些学校,这些有关死记硬背、没有思想的成见就会一扫而空。老师并没有那么专制——他们是友好的,专业的。在每一堂我旁听的课上——孩子们对于上课显得很兴奋,积极回答问题,跑到黑板前,向其他同学解答题目。”
链接地址: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4-03/13/content_1149534.htm#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