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PISA不仅仅是一张“成绩单” ——测试结果引导教师和家长转变育人方式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2-06浏览次数:1747


来源:新民晚报 2013年12月3日 A9版 科教卫新闻
标题:PISA不仅仅是一张“成绩单” ——测试结果引导教师和家长转变育人方式
记者:陆梓华 焦苇

        今晚6时,经济合作组织(OECD)将公布最新一次PISA测试结果。本报昨天对PISA报告作出解读,引起读者关注。PISA项目组组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教授强调,PISA对上海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一张“成绩单”,更提醒教师和家长,该从哪些方面关注孩子的成长。
  
        学业负担重不重

  每次PISA测评,不仅关注学生在数学、科学、阅读领域的素养,更关注学生成绩背后的时间花费。在2009年的报告中,上海学生总的校内外学习时间在65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12位,以负担12名取得世界第一,这样的“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但学生负担偏重依然是一个问题。有意思的是,东亚国家大多如此,其中既有传统文化和社会、家庭利益驱动等复杂原因,同时也提醒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如何携手为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出力。

  客观看待第一名

  张民选介绍,2009年的PISA测评结果显示,上海学子不仅三方面表现优异,且高端学生比例较高,低端比例少,这说明上海学生是有潜力的,他们将成为上海城市今后竞争的软实力。

  张民选认为,也应客观地看到,上海毕竟只是一个城市,并不代表整个中国,其他参加者大部分都是一个国家,如果它们拿最好的城市来比较,上海不一定能有这样的表现。各个国家、地区的教育体制、内容、方式都不一样,教育的文化背景也有很大的差异。

  死记硬背落伍了

  “我们要引导学生真正学会学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张民选举例而言,2009年的测评结果显示,上海学生比较擅长阅读小说等“连续性文本”,但在“非连续文本”阅读方面,比如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和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上海学生表现仍有待加强。这也提醒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从强调记忆背诵的传统方式,转变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
 
链接地址:http://xmwb.xinmin.cn/xmwb/html/2013-12/03/content_9_2.htm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