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年报 2013年11月25日 B07版 教育人才·综合 版面头条
标题:长三角研究生共聚上师大 探索学术创新之路 ——碰撞都市文化 创新美丽中国

本报讯 日前,2013年长三角“都市文化与美丽中国”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是由长三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协作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学位办、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的。
主题是“都市文化与美丽中国”。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海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100多名研究生立足学科前沿进行了深入的学术对话。
上海市学位办主任束金龙,安徽省学位办副处长朱玉华,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许慧霞、南京师范大学研工部副部长张海防、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逊、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永贵教授、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志斌教授等出席了本次论坛。
论坛由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处)部(处)长俞钢主持。上海市学位办主任束金龙在开幕式上做重要讲话,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丛玉豪教授致开幕词。
打破地域界限
提高创新能力
此次长三角论坛得到了长三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协作委员会的支持。上海市学位办主任束金龙在开幕式致辞中向大家介绍了与会嘉宾和目前上海市研究生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高度评价了此次论坛的主题,“既彰显品牌,又顺应时事,可以说是一个立意很高、又具有很大学科辐射作用的论坛选题”。
他指出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是长三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协作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国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而实施的项目之一,受到了长三角各高校和广大研究生的高度关注,论坛依托各举办高校的学科优势,打破地域界限,紧密围绕具有长三角地区特色的优势学科和产业,就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
通过举办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为长三角各高校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提供了交流机会,不同的学术背景、不同的知识观点、不同的理论思想相互碰撞与融合,拓宽了研究生的学术思路,激发了创新激情,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也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研究生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对促进跨校、跨市、跨省的研究生教育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据三省一市学位办介绍,目前四地在全国39所“985”院校中占8所,在112所“211”院校中也占24所,全区域研究生教育规模占国内20%以上。
为鼓励长三角地区相关高校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托各自学科优势与特色举办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该论坛由长三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协作委员会主办,根据教育部主导的长三角教育协作框架下,每个省份每年主办两次论坛,区域内研究生均可提交论文报名,经遴选后与会,听取各校优势学科的导师报告及评点,进行跨省跨校学术交流。
论坛主题选择要根据各单位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并涵盖若干个相关一级学科,同时兼顾其他高校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情况,鼓励创建具有品牌效益的研究生学术论坛。
依托“都市文化”
打造学术品牌
上海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历史文脉的地方性综合性大学,自2006年起,上海师范大学已经承办了6届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主要依托都市文化、教师教育、化学、生物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等优势学科群,围绕“都市文化”这一主题展开,独具上海师范大学特色。
每一届论坛获奖论文都结集出版,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受到各高校和广大研究生的高度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此次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的举办是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延伸,首次将范围从上海市扩展到了长三角地区。
论坛自今年5月开始征稿以来,得到了广大研究生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共收到来自长三角地区26所高校的投稿200余篇,议题涵盖了经济、政治、生态、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在评审过程中,专家们对投稿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投稿论文中不乏研究细致、视角创新、见解独到之作。
本次论坛共分为专家主题报告和分论坛两个环节。在主题报告上,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孙逊、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永贵教授、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志斌教授以及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汪青松教授分别为大家做了“江南都市文化:历史源流与当代构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贡献与实践要求”、“美丽中国的生态环境特质”以及“中国梦与美丽中国”的报告。
专家们就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同学们扩大了知识面,拓宽了学术视野,受益匪浅。
论坛同时还设立了“美丽中国”和“都市文化”两个分论坛。在两个分论坛上采取论文宣读、专家点评、师生互动的形式开展。专家学者对研究生论文进行了中肯精辟的点评。研究生通过分论坛讨论,在分享中碰撞学术观念,在交流中融合学术思想。
在论坛闭幕式上,领导和专家学者为本次论坛的获奖论文颁奖。本次论坛从200多篇论文中评出特等奖4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23名,三等奖27名。获奖论文中不乏研究细致、视角创新、见解独到之作,紧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学术专业性较强,呈现出了跨领域、跨学科、跨文化的特点。
此次上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对于参与其中的硕博研究生们来说,是一个自我教育、收获成长的好机会,除了享受了一场丰盛的学术盛宴之外,也获得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意外收获。
链接地址: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3-11/25/content_178798.htm?div=-1
标题:长三角研究生共聚上师大 探索学术创新之路 ——碰撞都市文化 创新美丽中国

2013年长三角“都市文化与美丽中国”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隆重举行。
本报讯 日前,2013年长三角“都市文化与美丽中国”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是由长三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协作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学位办、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的。
主题是“都市文化与美丽中国”。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海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100多名研究生立足学科前沿进行了深入的学术对话。
上海市学位办主任束金龙,安徽省学位办副处长朱玉华,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许慧霞、南京师范大学研工部副部长张海防、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逊、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永贵教授、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志斌教授等出席了本次论坛。
论坛由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处)部(处)长俞钢主持。上海市学位办主任束金龙在开幕式上做重要讲话,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丛玉豪教授致开幕词。
打破地域界限
提高创新能力
此次长三角论坛得到了长三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协作委员会的支持。上海市学位办主任束金龙在开幕式致辞中向大家介绍了与会嘉宾和目前上海市研究生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高度评价了此次论坛的主题,“既彰显品牌,又顺应时事,可以说是一个立意很高、又具有很大学科辐射作用的论坛选题”。
他指出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是长三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协作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国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而实施的项目之一,受到了长三角各高校和广大研究生的高度关注,论坛依托各举办高校的学科优势,打破地域界限,紧密围绕具有长三角地区特色的优势学科和产业,就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
通过举办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为长三角各高校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提供了交流机会,不同的学术背景、不同的知识观点、不同的理论思想相互碰撞与融合,拓宽了研究生的学术思路,激发了创新激情,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也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研究生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对促进跨校、跨市、跨省的研究生教育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据三省一市学位办介绍,目前四地在全国39所“985”院校中占8所,在112所“211”院校中也占24所,全区域研究生教育规模占国内20%以上。
为鼓励长三角地区相关高校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托各自学科优势与特色举办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该论坛由长三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协作委员会主办,根据教育部主导的长三角教育协作框架下,每个省份每年主办两次论坛,区域内研究生均可提交论文报名,经遴选后与会,听取各校优势学科的导师报告及评点,进行跨省跨校学术交流。
论坛主题选择要根据各单位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并涵盖若干个相关一级学科,同时兼顾其他高校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情况,鼓励创建具有品牌效益的研究生学术论坛。
依托“都市文化”
打造学术品牌
上海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历史文脉的地方性综合性大学,自2006年起,上海师范大学已经承办了6届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主要依托都市文化、教师教育、化学、生物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等优势学科群,围绕“都市文化”这一主题展开,独具上海师范大学特色。
每一届论坛获奖论文都结集出版,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受到各高校和广大研究生的高度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此次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的举办是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延伸,首次将范围从上海市扩展到了长三角地区。
论坛自今年5月开始征稿以来,得到了广大研究生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共收到来自长三角地区26所高校的投稿200余篇,议题涵盖了经济、政治、生态、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在评审过程中,专家们对投稿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投稿论文中不乏研究细致、视角创新、见解独到之作。
本次论坛共分为专家主题报告和分论坛两个环节。在主题报告上,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孙逊、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永贵教授、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志斌教授以及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汪青松教授分别为大家做了“江南都市文化:历史源流与当代构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贡献与实践要求”、“美丽中国的生态环境特质”以及“中国梦与美丽中国”的报告。
专家们就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同学们扩大了知识面,拓宽了学术视野,受益匪浅。
论坛同时还设立了“美丽中国”和“都市文化”两个分论坛。在两个分论坛上采取论文宣读、专家点评、师生互动的形式开展。专家学者对研究生论文进行了中肯精辟的点评。研究生通过分论坛讨论,在分享中碰撞学术观念,在交流中融合学术思想。
在论坛闭幕式上,领导和专家学者为本次论坛的获奖论文颁奖。本次论坛从200多篇论文中评出特等奖4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23名,三等奖27名。获奖论文中不乏研究细致、视角创新、见解独到之作,紧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学术专业性较强,呈现出了跨领域、跨学科、跨文化的特点。
此次上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对于参与其中的硕博研究生们来说,是一个自我教育、收获成长的好机会,除了享受了一场丰盛的学术盛宴之外,也获得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意外收获。
链接地址: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3-11/25/content_178798.htm?div=-1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