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1月23日
标题:“边区现象”对长三角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魏其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破解‘边区现象’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深化行政区划改革来实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并进一步推动相关要素的自由流动。”日前,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百年中银大讲堂暨第四届中国风险投资学者论坛”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提出该论述。
张军在报告《从“边区效应”看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中解释说,由于行政区划分割导致要素不能在行政区域间充分自由流动,使得在不同行政区域边界的交叉地带存在明显的经济发展“洼地”,即“边区现象”。在长三角区域,上海与浙江行政边界地带杭嘉湖平原,该现象非常明显。张军从建设用地属地化、耕地红线与省内耕地施行异地占补平衡两个方面解释了原因。
在本次论坛上,来自学校和银行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当前热点现象展开论述。
例如,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杨晓光在《从鲍莫尔病看经济结构的变化》中讲述,鲍莫尔病是指随着进步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改进,停滞部门相对成本上升,导致停滞部门在整个领域中比重上升、进步部门下降的现象。当遇到疫情等外部因素冲击时,产业比重随之改变。他认为,新冠疫情将从几个方面重塑产业结构,包括适应安全需求的产业出现逆全球化趋势、军事工业发展、满足享乐需求的产业在疫情过后反弹增长、数字经济将进一步蓬勃发展。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朱自强在论坛致辞中说,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而风险投资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及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因此本次会议的召开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论坛由上海师范大学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主办,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全球创新资本研究院联合承办。
链接地址:https://s.cyol.com/articles/2020-11/23/content_DglZZ0fz.html?gid=VnDMvYk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