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开展科创教育需要与补习机构“抢生源”?学术型高中究竟该如何开展科创教育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3-11-26浏览次数:42

来源:文汇网 2023年11月26日

标题:开展科创教育需要与补习机构“抢生源”?学术型高中究竟该如何开展科创教育

记者:姜澎


今年寒假开始,包括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内的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的中学将有一批学生来到大学校园,由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和全国高校的教授们带领开启拓展性的学习,未来将在每年的寒暑假形成一个固定的机制,由大学与高中在观念、价值、情感、实践等四个不同维度开展合作,协同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11月26日,上海师范大学光启书院-繁星计划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正式启动。同时启动的还有上海师范大学在上师大附中闵行分校设立的科创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上海师范大学大中小学校戏剧教育一体化实践基地。

如何推动科创教育的发展?科创教育是否就是为学生开设科创课程?科创教育究竟是满足小众学生还是每一名学生都需要的教育?……这些问题是上海不少学术型高中近年来不断在探索的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成立10周年以来,一直在探索科创教育的推进。校长赵婷坦言,中学科创教育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大约十年前,学校刚刚开始推动科创教育,不论是课程还是师资和资源,都只能满足很少数学生的需求;当科创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之后,很多学生宁可去校外机构花钱买课题或者买课程,而不愿意在校内参加课程,学校甚至要和课外补习机构PK“抢生源”;近年来,随着学校对科创教育资源不断增加投资,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回归学校与老师共同探讨,共同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研究。而这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共同不断探索、不断自我提升并拓展认知的过程。

“科创教育的开展需要学校有宽容的环境,而老师和学生之间往往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她举了个例子,学校有两名学生提出了一个课题,关于探究防滑材料对眼镜架的防滑效果影响。但是面对这个来自生活的真课题,刚刚开始三位科创老师同时否决了,因为学校的材料研究、实验设施的限制,老师认为很难开展下去。过了两天,这两名执著的学生又来了,这一次老师同意了。于是他们共同商讨出了适合中学生的研究角度,将课题改为增加眼镜鼻托摩擦力的研究,并且开始向中学物理书寻求解决方案。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由老师找到大学牵线搭桥,这两名学生开展探索,通过理论研究并且3D打印出了自己设计的样品。项目获得当年的明日之星科技活动一等奖。

“虽然这两名学生平时学业并非很突出,但是他们在科创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其中一位高考时考入了东华大学材料专业,开展他感兴趣的学科的学习。”赵婷说,这也启发了学校,科创教育不是高科技的教育,而是学生发现新的现象,学校科创老师知道学生建立新现象和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同时,更说明,创新不是天选之人的活动,而是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的活动。

而对于上海实验学校而言,科创教育更是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活动。上海实验学校副校长陈兴治谈到,就科创教育而言,学校对于学生的关注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早期,这所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学校更关注关注智力中等偏上的学生,随着人才培养的进展,其后开始关注潜能多元的各类学生,而现在更关注潜能各异的学生。他展示的一份调查显示,所谓的超常智力儿童其实只占人群的1-3%,而单论智力中等偏上的学生,即大家常说的资优生,往往占人群20%左右,给他们更多的支持,同时通过这些资优学生的发展,形成一个更多元、更积极的环境,带动更多学生的成长,是学术型高中应该探索的方向。

“虽然科创教育在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越来越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拔尖创新人才的评价、培养标准同样也对中学开展科创教育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负责人王健教授称,目前很多时候拔尖创新人才仍然是根据学业表现来选拔的,如何构建更科学的体系来选拔、评价拔尖人才,仍然需要学界进一步探索。当然,拔尖创新人才究竟如何培养,目前全国各高校和一些起步早的高中都在探索。此次的繁星计划通过每年寒暑假让包括上海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不同高校的教授来培养高中生,通过从游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拓宽视野,同时与不同学校的学生在交流中感受不同风格文化,并且培养学生敢于担当、敢于解决问题的责任感,提升积极的学习体验。


链接地址:https://m.whb.cn/commonDetail/908135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