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育:数字时代的新文科建设上海师范大学成立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0-11-24浏览次数:252

来源:第一教育 2020年11月24日

标题:数字时代的新文科建设上海师范大学成立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记者:徐倩


11月23日,数字人文国际高峰论坛暨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哈佛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博物馆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文博机构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会议。



会上,与会学者们围绕着数字时代如何发挥人文学术优势,回应时代、社会重大关切,使人文社科研究能够结合数字技术、方法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最新进展,实现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学者们还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和数字人文研究经验,就其研究理论与方法、历史与现状、发展方向及数字人文项目发展模式等议题进行了集中研讨。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表示,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后,将继续推进诸多文史专题数据库建设,组织实施“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人文平台”建设,研发数字人文研究工具,支持相关研究成果的发表与出版,推动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字人文人才培养体系。希望通过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的不懈努力,和与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的密切协作,将中心建设成为一个集数字人文平台、专题数据库、研究工具、学术研究与交流、人才培养为一体的高水平研究机构。



哈佛大学原教务长、数字人文项目领导人、东亚系讲座教授包弼德指出,在数字人文研究、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拥有共享数据的精神,能够提供一套通用的基础数据,应该有充足的时间和经费、注重学生培养、重视数据安全并将数据向公众开放。



伦敦大学学院原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资深教授西蒙的主旨演讲《全球的数字人文 中国的数字人文》则指出:数字人文中心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中心,数字人文的研究领域极为广泛,需要人文、艺术学者和工程科学、图书馆学、计算机学科和社会学科等多门学科的研究者进行密切协作。最近四五年也是数字人文中心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四五年,相信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的建立,将为其在中国和全球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邓小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冯惠玲教授等人也相继指出,数字人文作为多学科汇聚的学术增长点,为研究方式的深刻转变创造了条件,称得上是当今具有引导性且最有活力的重要领域,上海师大一直是国内文史研究的重镇,在人文学术研究上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优势,在计算语言学等数字人文方面的探索也已有长久的积累与收获,中心的建立,必将促使人文学科的优势得以光大,使之成为海内外富于活力的重要领域。


据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最近还成立了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等新平台的相继建立,将更好地整合全校科研骨干力量,优化相关资源配置,促进科技前沿与人文学科的深度融合,为大力推进学校新文科建设、繁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知识生产创新转型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链接地址: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14556324_30593_dyjy.html?app=1&source=1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