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教育 2023年11月6日
标题:好的语文课怎么上?教材主编来支招
记者:芮德贵
11月3日,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在沪召开。当天下午,上海市松江区学科首席教师、正高级教师郑艳与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教师汪娜现场给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孩子们上了两节公开课。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统编版语文教材主编陈先云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好的语文课怎么上?陈主编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堂好的语文课,老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奔赴的,课堂上有读书声、写字声、辩论声,还有彼此会心的微笑。
小学语文教学要破解“高耗低效”难题“作者写了地道的结构,不仅有警戒洞、迷惑洞,还有孑口。”“这段告诉我们地道是怎么对付敌人的。”“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在郑艳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七嘴八舌说起自己的理解,他们很快就抓住了《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第五段的核心观点。
而在阅读课文之前,郑老师就提醒孩子们注意关键词句,并用一句话来描述主要内容。孩子们捧起书快读默读时,他们还能通过讲台上摆放的计时器知道阅读所需要的时间。三分钟之后,就有学生举起了手,有的同学则要慢上一两分钟。学生们在认识到段落的主旨是“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时,再阅读后面的段落明显更快,基本上只要两分钟就能完成。
一篇课文,平均需要上两三个课时,老师不仅要教孩子们生字生词,还要让他们理解文章内容。老师备课花了很久的时间,课也上了好几节,可孩子们却只认识了几个字,相比于其他学科,小学语文明显忽视了它的基础工具性,导致“高耗低效”。
陈先云指出,语文课不是常识课,孩子们要在语文课上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老师必须要向学生明确一点的是,读快读慢不一样,有的时候就是要追求速度,不能纵容孩子停留在某一段上。这样老师也能高效教学,学生也会接触更多知识。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仅局限于课本上有的内容。陈先云拿《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举例,学生不仅要认识到“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还要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曾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
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给文言文降身段
公开课上,有不少孩子回答不出“敏以求之者也”的意思。汪娜老师没有从字词出发,而是让大家实事求是,不知道的问题就大声说出来,她告诉孩子们,这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论语》中的句子是很困难的,汪老师从身边找例子,让孩子明白先贤的智慧。课讲完了,汪老师还带着孩子们一起做书签。孩子们纷纷写上自己喜欢的语句,勉励自己。
在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里,初中生才需要掌握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技巧,小学阶段要多读古文,体会大概意思。“‘小古文’说法可以休矣!”陈先云说,不少老师误解了教材编撰者的意图,仅套用教初中生文言文的方法来应付小学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想要真正提高孩子的文言文素养就要多读多背,理解它的深层表达。许多小学老师在面对文言文时如临大敌,陈先云建议语文老师们,要给文言文降个身段,当成普通的课文来教。多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将古文越用越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师生之间要相互奔赴,切不可相互迎合
陈先云在听课时还发现,不少学生在老师问题还没有问完的时候就已经举了手,而且也能正确回答出老师的问题。
“有些老师可能不清楚,你的学生比你自己还要了解你。”陈先云说,要么是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太简单,学生都能回答出来,要么是老师的提问套路化,被学生“预判”了。简单的问题让课堂的氛围看似浓烈,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经过多少思考,学生的思维也难以跳跃。
一堂好的语文课,老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奔赴的,课堂上有读书声、写字声、辩论声,还有彼此会心的微笑。老师以专业素养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挖掘其中的内涵,学生则以专注的精神和积极的思索回应老师的启发。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7SEzfpkhXSYGh4UqVJSG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