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棉球、口罩有特制容身处 “光盘”换饮料减少2成湿垃圾 沪上高校垃圾分类有妙招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0-09-28浏览次数:81

来源:新民晚报 2020年9月28日

标题:棉球、口罩有特制容身处 “光盘”换饮料减少2成湿垃圾 沪上高校垃圾分类有妙招

记者:金旻矣


多管齐下上好“分类第一课”

除了从学校机制层面推动外,高校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推进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为“好习惯”。

比如上海师范大学充分结合师范专业特色,将垃圾分类融入劳动教育中。生活园区管理中心在寝室区设垃圾分类体验馆,展示学生的科创作品和艺术作品。人文学院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垃圾分类我先行》,信机学院学生自主研发BIACID-智能分类垃圾桶,美术学院学生则创作了妙趣横生的《美术生的垃圾分类日常》海报,环地学院学生团队撰写了“高校寝室楼垃圾分类试点方案”,还深入社区帮助大家学习分类知识。据统计,上师大徐汇校区2019年干垃圾日均收集量比2018年同期减少约10.5%。

上海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教委学校后勤保卫处处长张旭介绍,为了推动高校开展垃圾分类,市教委开展了多项工作。比如,将垃圾分类宣传资料与录取通知书同步发送给大一新生,利用军训、入学教育等上好“垃圾分类第一课”。又如,每月对高校开展一次全覆盖第三方现场测评,结果予以通报,并约谈推进不力的高校。解决区域标准化和学校个性化统一的问题,提升高校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将大学生生态文明志愿服务纳入学校垃圾分类考核测评,建立高校生态文明志愿分支机构。

截至8月,本市高校在生活垃圾分类第三方测评中,优秀率已从46.77%提升至89.2%,达标率从70%升至100%,进步明显。


链接地址:https://wap.xinmin.cn/content/31815919.html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