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帮助中老年居民鉴别“保健食品”真伪 上师大“安全新食代”科普宣讲队赴长宁区开展科普志愿活动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3-07-26浏览次数:55

来源:上海科技报 2023年7月26日

标题:帮助中老年居民鉴别“保健食品”真伪  上师大“安全新食代”科普宣讲队赴长宁区开展科普志愿活动

记者:吴苡婷


  如何区分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如何鉴别保健食品的真伪?如何提高中老年人对保健食品的科学认知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近日,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全新食代”科普宣讲队与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合作,先后在长宁区程家桥街道和天山路街道对社区中老年居民开展“正确认识保健食品”的科普志愿活动。

  通过“科学认识保健食品”的科普讲座,社区居民们明白了只有包装上有“蓝帽子”标识和标注“国食健字”批号的产品才是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核的保健食品,这两大类保健食品分别有16种和24种保健功能,但不存在“治病”“抗癌”等过去虚假宣传中的夸大功能。保健食品是一种特殊的食品,不是药品。保健食品消费要科学适量,要到正规商店或渠道进行购买。真正的保健食品,或帮助普通人群强化营养,或帮助特殊人群提升某种生理功能,它们可以补充人体每日所需的膳食营养。

  近年来,“老年保健食品”诈骗案件屡见不鲜,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孤独寂寞的心理特点,采用“免费赠送礼品”“免费体检”“专家义诊”等手段向老年人推销产品,并夸大保健食品的功效。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安全与检测专业于2019年成立“安全新食代”科普宣讲队,该科普宣讲队针对国内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尚有欠缺的现状,结合师范大学的教育特色与食品安全与检测的专业特色,开发了大量面向社区居民的食品安全科普教育课程。

  上师大生命科学学院食品安全与检测专业金敏凤老师是此次活动的负责人。她表示,我们期望通过大量科普志愿活动帮助中老年社区居民树立科学健康的保健食品消费理念,引导他们合理选择、科学食用保健食品,避免其因知识盲区而陷入保健食品的“消费陷阱”中去。


链接地址:https://www.shkjb.com/content.html?id=229149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