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观察 2020年6月23日
标题:让新任辅导员拥有“超能力”,上师大展开为期三个月培训
记者:郭娜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辅导员工作需要我们拥有超能力,这样才能在思政、心理、资助、就业、园区、艺术等多个版块为学生做好全方位指导。”新任辅导员谭苇禾说,“辅导员”这三个字让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责任和担当。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我能做好学生工作吗?新任辅导员们内心充满了忐忑。
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校新任辅导员专业素养,6月23日,在上海市教委的统筹安排下,第八期上海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项目在上海师范大学启动。项目为期三个多月,自6月下旬开始到9月底结束。
此次培训充分利用5G时代“云端”优势和现代教学技术,依托高水平专家团队倾力设计、研发、论证,推出以“云讲座”“云案例”“云交流”“云研修”“云展示”“云作业”“云评价”为主要特征的“七彩云”指导模式。其中,“云讲座”“云案例”是在整合多个外部平台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上海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平台,为自建课程的上线和使用提供优质载体,确保课程的实效性和适切性。
项目还着眼于新辅导员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紧贴新辅导员的岗位任务与胜任要求,精心设置了“师德建设”“专业提升”“素质养成”三大课程模块,并依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开设了岗位认知、形势任务、工作实务、技能方法等多阶学习内容,旨在帮助新辅导员设立崇高职业理想、养成良好职业道德、掌握良好学术规范、提高心理专业素养并获得较强的职业认同感,综合提升辅导员的教育理念、技能,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与人文素养。
此外,项目在师德建设课程模块中,进一步新增“四史”学习教育,主动对接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进行整体设计和布局。同时新增针对疫情特别课程,积极关注疫情后高校大学生的学业情绪与辅导策略以及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据了解,此次针对讲座类课程,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邀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为新任辅导员的发展提供专门化讲座类课程,帮助辅导员打下坚实理论基础。针对研讨类课程,项目邀请了多位职业素养优秀、学生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成绩突出的思政工作者,带领学员进行对典型案例展开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指导新任辅导员面对日后工作中各个方面的挑战。
据了解,上海师范大学自2016年起承办上海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项目,目前项目已实施七期,覆盖全市范围33所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参训教师共计613人。
链接地址:http://www.51ldb.com//shsldb/zc/content/0172dfcb686cc001583b71dfcb3dac5b.htm?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