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到 2020年6月17日
标题:《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出版: 介绍了1000个革命纪念地
记者:朱晓芳
《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日前出版: 里面介绍了1000个革命纪念地,还原上海城市历史中的这抹红色,创新引入了融媒体传播方式。20个章节设置了二维码讲解,扫描二维码即可收听电台主播声情并茂的讲述。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革命红色基因的发源地。上海孕育了党组织的老渔阳里2号和兴业路76号;记录了《共产党宣言》印刷的成裕里;见证了周恩来、邓小平、邓颖超、恽代英等党的领导人身影的青海路善庆坊;书写了中央特科在隐蔽战线上传奇斗争的庆丰恒酒行、湘发泰酒店……一个个红色地标,都是上海历史进程中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日,上海掀起了“四史”学习教育的热潮。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精心推出的《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出版,该书将1000个革命纪念地娓娓道来。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为首的主编团队,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并确定这些纪念地。该书还创新引入了融媒体传播方式,有十个章节设置了二维码讲解,扫描二维码即可收听到播音员对于书中章节声情并茂的讲述。
扫码可收听电台主播讲述
《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还创新引入了融媒体传播方式,有20个章节设置了二维码讲解,扫描二维码即可收听电台主播声情并茂的讲述。
早在2011年建党90周年之际,近代史研究专家、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中心主任苏智良发现,上海在日新月异的建设过程中,很多老旧街区在迅速消失,从而萌生了实地确认历史地标、集中梳理红色遗址的想法。那时起,“上海红色历史纪念地遗址发掘项目”团队开始了“十年磨一剑”的深度学术研究和广泛的实地调查。
“如果房子还在,那就是旧址,若房子已经没了,那就是遗址。”因不少历史建筑被拆除,昔日西康路和青海路的中共中央联络点等纪念地难以寻觅,实地调研工作充满艰辛。纵然团队做了大量的考察,但是仍有些具体的旧址和遗址目前还无法精准定位,见证了潘汉年进行革命活动的岩井公馆今天何在?目前只能将范围确定于宝山路一带,无法确定到具体的门牌号。
“钻研党史,既要注重理论研究,又要注重实地调研。”在这一指导原则下,编辑团队将1000余幅老照片、实物图、场景图、示意图配上文字,汇总在《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一书,收录、展现了1000个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是迄今纪念地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的研究成果。
“想把城市中淹没的历史挖掘出来,去缅怀这些前辈,希望去保护这些文脉。”近年来上海在对很多历史保护建筑实行“留改拆”,苏智良说,“留要放在第一位,希望用这本书来呼吁更多人一起关注这些红色遗址”。
这本全书较为完整地呈现了中共中央在上海12年的机关分布、领导人活动的史迹,还搜寻了与中国革命相关的秘密情报活动史迹电台。这其中包括:“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李白烈士在贝勒路的电台、刘鹤孔秘密电台等和中国革命相关的电台,以及共产国际在上海的情报战线地下活动地点,还收集了新四军在沪办事处、联络站遗址、民主党派的活动地点和民主人士的旧居。
链接地址:http://static.zhoudaosh.com/5BAAD5353276638B6A0E27A7F2377586D4AF6494CAB97081C53020C85CB76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