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2020年精准扶贫教师网络研修项目圆满结束

发布者:新闻中心作者:发布时间:2020-06-02浏览次数:109


5月31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教育部规划司委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举办的2020年精准扶贫教师网络研修项目结业式以网络会议方式举行。结业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副主任胡国勇教授主持,来自贵州望谟县、青海囊谦县、西藏尼玛县、四川昭觉县、四川美姑县、云南兰坪县、云南泸水市、云南宁蒗县、云南屏边县、云南澜沧县全国10个贫困县市全体292名参训教师出席。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精准扶贫教师研修项目由原定的线下转为以网络在线方式进行。研修项目从4月25日开始至5月31日结束,共历时六周。在此期间,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张民选教授为首的由三名教育学专家,六名学科教学专家组成的上海专家团队,与十个县市的参训教师一起,利用每个周六、周日,共进行了九次在线课程,内容分别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的学科教学、教研工作坊、教师专业发展及学校文化建设等。为适应网络教学的特点,专家团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做了精心的准备,教学中引进了包含动画、课堂录像、项目短片等新形式。不仅展示了上海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也介绍了国际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



结业式上,胡国勇教授首先请云南宁蒗县、四川美姑县、青海囊谦县的三位教师代表参训教师发表了研修感言。三位参训教师代表首先都不约而同感谢了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教育部规划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提供了宝贵的研修机会,感谢上海专家团队的精心准备,让所有参训教师感受到了专家团队强大的知识储备、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云南宁蒗县的徐兴兰校长说,自己本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根据宁蒗县教育发展需要,现在转任小学校长一职。自己面临重大转型,从教初中转为教小学,从普通教师转为校长,深感责任重大,此次研修给了自己思考今后工作的启迪,明确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方面。四川美姑县的陈斌老师表示,通过此次研修培训,使参训教师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科研能力、班级组织与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将促进我们参训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不断提升。青海囊谦县的赵玉学老师认为,此次网络培训不仅获得了与上海专家网上交流的机会,也通过讨论环节,实现了与各省同行面对面、心与心、思想与思想方面的碰撞与交流。研修课程启发自己思考如何更好得把握实际的课堂深度,这将对自己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产生重要影响。三位代表都高度评价此次培训带来的积极成效,认为此次研修,将对地处偏远贫困地区各县市学校、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产生巨大影响。他们表示会努力将此次研修所得付诸于实践,为中国偏远地区教育事业出力。最后代表们都诚邀上海专家去实地指导教学工作。


最后,胡国勇教授对此次研修项目做了简明扼要的总结。他首先对参训老师在扶贫攻坚、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放弃了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参与培训表示赞赏,很高兴此项目能对参训教师有所助益。他强调,教育精准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中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针对偏远贫困县市教师研修,就是通过“扶志”、“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教育精准扶贫,不仅是我国精准扶贫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呼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计划的具体行动。根据参训各县的情况,此次研修方案设计重点关注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科及教学能力的提升。他提出,网络研修形式有自身的特点,有长处但也有短处,希望今后条件成熟,教师研修能够线上、线下同时展开,不断提升质量。他认为,此次研修,实际是专家团队与参训教师互相学习的过程,我们的专家团队也收获颇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希望从教育入手助力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此次网络研修项目也为我中心为今后在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展开教师研修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

随着结业式的结束,2020年精准扶贫教师网络研修项目圆满落幕,大家在屏幕中依依惜别,希望未来能有机会见面交流。

此次网络研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第一次实施如此大规模的网络研修项目。为了总结经验,以后能更好地实施同类项目,中心以所有参训教师为对象,进行了一次网络研修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在回收的292份有效问卷中,对此次研修总体非常满意的占64.4%,比较满意的占31.2%,合计95.6%;认为此次研修对教学能力非常有帮助的占41.4%,比较有帮助的占55.1%,合计96.5%;认为此次研修对教研能力提升非常有帮助的占41.1%,比较有帮助的占55.8%,合计96.9%。但在与普通线下研修效果比较,有35%的老师认为在线研修比线下效果差。还有11.6%的老师反应学科教学内容安排太少。教师教育中心十分重视这些真实的反馈,一定会在以后此类网络研修的课程设置、实施等方面进一步改进,更好地服务参训教师,不断提高研修成效。



(供稿、图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