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奥登的“抗日战争”:《中国十四行诗》的历史背景与战争再现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作者:发布时间:2017-05-23浏览次数:950


主讲人:张剑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教授


时间:2017年5月26日14:00


地点:会议中心3-4号会议室   


举办单位:人文与传播学院


主讲人简介:

张剑,教授,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获得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委员,校中青年卓越人才学术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英语文学概论”主讲人、北京市英语类专业群教学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分会会长、中国英语诗歌研究会副会长。主持“英国文化委员会研究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曾任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访问研究员。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组专家。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巴黎)中文科翻译译审。出版物有《绿色的思忖:世界自然诗选》(1994)《艾略特与英国浪漫主义传统》(1996)、《现代苏格兰诗歌》(2002)、《文学原理教程》(2004)、《英国文学选集》(2004)、《T.S.艾略特:诗歌与戏剧的解读》(2006)、《英美诗歌选集》(2008)、《威廉?燕卜荪传》(2016)、《触碰现实:英语文学研究新发展》(2016)、《当代外国文学纪事1980-2000?英国卷》(2016)等。


内容简介:

英国著名现代诗人W. H.奥登(1907-1973)与小说家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于1938年2月-6月访问了中国,并合作出版了《战地行》(Journey to a War,1939)一书,用日记、照片与诗歌记载了他们在中国,尤其是在东部前线的见闻。一般认为,该书中的“中国十四行诗”是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抽象思考,没有关于抗日战争的具体描写,也就是说“中国十四行诗”是与中国无关的十四行诗。本讲座认为试图把 “中国十四行诗”与《战地行》中的“旅行日记”进行对照阅读,辅以奥登在同时期发表的散文和中国当时的《大公报》所载的报道,以期挖掘出“中国十四行诗”背后的历史细节和具体指涉,从而说明“中国十四行诗”是关于中国的十四行诗。同时,本讲座还将说明奥登在中国的经历改变了他“超越政治”的思想倾向,致使他在太平洋战争开始之前,就对中国抗日战争表示了支持,对日本的侵略表示了谴责。“中国十四行诗”为我们展示的不是一个远离政治的诗人,而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和人道精神、嫉恶如仇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