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主办的“吉隆坡—上海双城国际研讨会”在马来西亚大学召开

发布者:新闻中心作者:发布时间:2019-08-03浏览次数:1193




7月25日至26日,“都市化与都市文化”吉隆坡—上海双城国际研讨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亚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和马来亚大学文学与社会科学学院、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主办。

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副部长拿督沙鲁丁·穆罕默德·沙烈(YB Datuk Shahruddin bin Md. Salleh)、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马来亚大学文学与社会科学院院长黄子坚、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正海、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马方院长扎利纳(Noor Zalina Mahmood)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来自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陆伟芳教授等15位师生赴吉隆坡参加了本次国际研讨会。

  

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副部长拿督沙鲁丁·穆罕默德·沙烈(YB Datuk Shahruddin bin Md. Salleh)博士在发言时强调:随着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人接受城市生活,迫切需要寻找方法来丰富城市和城镇人们的生活。截至2017年,马来西亚75.4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使马来西亚成为东南亚最城市化的国家之一。本次会议将在工业化4.0的背景下,分享两国学者的学术成果,给城市建设指引方向,为都市化进程提供借鉴和指南。

  

  

在研讨会上,来自马来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的三十余位学者,围绕城市空间的功能、城市与人、城市与文学、城市与社会、城市与读者等六个主要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在题为《迈向全球城市——上海城市的全球化之旅(1843-2018)》的会议主题报告中,指出上海作为中国受到外来海洋文明影响最深的城市,依靠海上交通和大洋贸易发达起来的。人口、经济和政治的重心逐渐从内陆转到沿海,是一个全球化现象,上海是这次空间转移的受益者。苏教授从历史学的角度介绍了上海港发展的历史,以及上海港的未来规划。期间着重介绍了洋山深水港工程、横沙岛填海工程,引起了会场听众的阵阵感叹。

来自马来亚大学的穆罕默德·贾米尔·艾哈迈德(Mohamed Jamil Ahmad)教授发表了“马来西亚转型期空间规划体系对城市化的影响”主题报告,探讨了在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马来西亚的规划体系是否能够满足数字化的社会与生活方式的严格要求,对于人们所追求的城市化和发展有什么影响,哪些还需要完善等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陆伟芳教授做题为《蓝烟囱/民生路码头改造的民生意义:记忆与现实》的大会报告,从码头的历史变迁讲到现代码头改造的意义,提出21世纪以来码头改造的民生意义。不仅要保存历史场所与建筑的意义,更要满足当下上海都市生活的需求。上海师范大学周育民教授的发言题目为《从江海关到江海新关(1685-1858)》,概述了江海关建立到海关总税务司设立之前江海新关的历史。上海师范大学严明教授的发言围绕“东方特色与东亚现代城市发展”主题展开,论述东亚现代城市的建设存在着东方特色与全球一体化观念的冲突,设计观念混乱及本土特色丧失等问题。上海师范大学高红霞教授就“上海衣商业及其从业群体研究”做深入的学术报告,以档案为主要依据,辅之于民国的报刊和地方史资料,梳理和考察了衣商业在上海城市空间的分布及这样的分布与它的销售群体的关系等。上海师范大学黄轶教授的学术报告探讨了“生态书写中的‘城市化批判’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刘畅副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地方性经验的固化和再生——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中上海叙事的再思考》,指出以上海为代表的现代城市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所面对的一个全新且在不断更新中的书写对象。上海师范大学薛理禹副教授针对《近代上海与吉隆坡崛起之比较研究》做学术报告,追溯这两座城市的发展史,比较近代上海与吉隆坡的差异与相似。上海师范大学何明敏副教授的《景观都市与浪漫爱情——近年来中国电影中的上海想象》学术报告,将中国电影中的上海想象分为民国上海和当代上海两大形象谱系。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江文君副教授做《大众的梦幻宫殿:近代上海的电影院(1896-1949)》为题的学术报告,试图从“物质”的公共空间层面这个角度来探讨电影院对城市文化,尤其是以消费文化为中心的公共生活的塑造与影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外事秘书赵文文与陈丽菲教授合作论文《从上海高校教工子女生育与抚养现状看国家及生育政策调整所带来的社会适应度影响》,选取上海多所高校教工为研究案例,了解其子女抚养现状,包括养育行为、态度、压力等方面,重点调研2016年起国家正式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对教工家庭的生育影响。

此外,我校人文学院三位研究生代表高佳文、孙嘉唯、叶亚南参与了本次研讨会的“城市与读者”分会场,分别做《中国上海地区读书会现状与发展策略探析》《中国上海实体书店的城市文化空间建构》《市民生活中的新型阅读方式——以上海喜马拉雅FM有声读物为例》学术报告,并回答了马来亚大学师生的相关提问,双方积极交流互动,展现了我校人文学院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风采。  

经过为期一天半的交流与讨论后,研讨会议圆满结束。苏智良教授在闭幕讲话中表达了对与会人员的感谢和美好的愿景:多元多样的族群、宗教、文化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促成了城市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吉隆坡还是上海,在“多元、开放、包容、进取”的海洋文明影响下,都有着美好的前景。  

会后,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及上海师范大学师生一行参观了马来亚大学文学与社会科学院中文系及孔子学院。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成立于1962年,是全马最大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中文科系。其课程除了研究中国典籍,也注重东南亚当前社会的需求。课程分为两大类:A组是为有华文基础的学生提供以中国语言及文学为主的课程;B组是为没有华文基础的学生提供普通的汉学课程。在中文系办公楼的走廊上,张贴着学生自己编辑的中文报纸等课堂作业,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妙趣横生。在日常教学之外,翻译中国经典也是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的主要工作。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下设有“《红楼梦》研究中心”,并推出了《红楼梦》马来文译本。中心内有超过5000册《红楼梦》相关藏书,内容涵盖古典小说、戏曲、诗词、艺术等,还陈列着“飞花令”签筒等《红楼梦》相关文创产品。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9年,是马来西亚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孔子学院。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以马来族等非华裔族群为主要教学对象,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汉语文化课程。

  

(供稿、摄影:人文学院   作者:赵文文、孙嘉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