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教育 2019年9月9日
标题:暖心!川沙中学师生“四代同堂”任教,演绎现实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有一种巧合,那就是昔日的师生变成今日的同事。
有一种幸福,那就是歌中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成为了现实!
在上海市川沙中学,陈忠新、吴骏德、龚瑞华、石小洁师徒四代,一代代接过教书接力棒,踏上三尺讲台。教师节来临之际,今天上午,师徒四人同堂共庆,品味这段奇妙的师生缘,也向小编讲述了这段关于传承与坚守的感人故事。
师徒四代共聚,左起为龚瑞华、吴骏德、陈忠新、石小洁
先来看看这段神奇的师生情缘~
1
当时77级上师大外语系学生陈忠新,1982年2月毕业后到川沙中学工作。曾任上海市川沙中学校长,现已退休。
2
任教期间,培养的学生吴骏德在1984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政法系政治教育专业,1989年毕业后仍然选择回母校川沙中学任教。曾任川沙中学副校长,现任上海市合庆中学校长。
3
吴老师的学生龚瑞华,在1995年考上上海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1999年毕业后的选择还是回到川沙中学做数学老师。曾任川沙中学校务办主任,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党支部书记。
4
如今,龚老师的学生,石小洁从上师大英语师范系毕业后,进入川沙中学南校担任英语教师。
“一代”教师陈忠新:
带的首届毕业班学生一半选择读师范
1982年2月,陈忠新从上师大毕业后到川沙中学工作,所带的吴骏德的班级其实就是自己的第一届学生。
“我当时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我曾开玩笑说,第一批学生都像我的‘试验品’一样的。但是没想到,他们文科班里一半学生选择了师范专业,而且,其中又有一半的学生选择教外语,而外语正是我的专业。”言语间,陈忠新的脸上充满着幸福。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高考生,陈忠新当年的高考志愿表上是清一色的师范专业。他说,对于从教的坚定决心正是来源于自己中学时代遇上了温暖人生的好老师。
“我从事教育工作38年,我感觉很有成就感、很有意义。尽管在物质上不算富有,但我认为精神上是很富足的。”陈忠新说,他今年9月刚刚从川沙中学校长的职位上退休,这些年里,他在校园内,附近的马路上走一走,很多学生、家长、老师看到都会亲切地叫一声“老师”,这就是当教师的一种幸福感。
退休前的一次教师大会上,师生们特意翻找了不少老档案,为他剪辑了一段纪念视频,“他们说要给我个surprise(惊喜),我看了真的很感动。”陈忠新笑着说,在从教生涯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温暖瞬间击中他的心扉。
“我对学生说过,有志于从教的要特别注意,首要的就是讲良心,要有责任心,要摸着自己的良心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不仅是他对学生说的话,也是对后来走上校长岗位后对青年教师的叮嘱。
陈忠新说,近40年的教学生涯中,看到学生的成长,看到学校的发展,看到彼此的依依不舍,这一切都让他觉得,做教师这份工作值了!
“二代”教师吴骏德:
“大大咧咧的我,变得注重细节”
吴骏德是陈忠新大学毕业来川沙中学带的第一届学生,当时,陈忠新担任吴骏德所在的文科班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
吴骏德回忆,虽然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但陈忠新身上的那份执着和认真劲儿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老师就像个狂人。”吴骏德这样评价陈忠新,“他十分热衷于钻研,我们做的所有题目,陈老师自己都会事先亲自做上一遍。”陈忠新还告诉学生们,学语言就要有一种投入专注的精神,做其他任何事亦是如此。在吴骏德看来,原本性格有些大大咧咧的自己后来在工作学习中变得注重细节,这样的行事风格正是当年受了陈忠新的感染和影响。
吴骏德还回忆起了毕业时的一件趣事,当时他们班级学生参加高考,在英语科目考试中,很多学生都提前交了卷,这可急坏了陈忠新,赶忙去问,“是题目太难做不出来吗?”学生们笑着对陈忠新说,“陈老师,是题目太简单啦,比你平时教我们的简单多了!”这才让陈忠新松了一口气。
事实也证明了当时大学刚毕业任教的陈忠新确实教学得法,高考成绩放榜,吴骏德所在班级的学生大多数都上了本科。“如今,大部分当年的师范毕业生仍坚守在教学岗位上,成为上海各所学校的骨干力量。”吴骏德告诉记者,这个消息也让陈忠新十分欣慰。
从上海师范大学政法系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吴骏德选择了回到母校川沙中学任教,和陈忠新从师生变成了同事,“这段缘分很奇妙!”吴骏德说,踏上工作岗位后,自己依然从当年的恩师这里获益良多。
今年恰逢吴骏德踏上教师工作岗位30周年,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吴骏德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纪念自己的从教时光:
30年之间,懂得一个道理,原来坚持并不是不犹豫、不纠结、不彷徨、不动摇,而是即使如此,依然不悔,不忘初心。替自己加油,为同行喝彩!
“三代”教师龚瑞华&“四代”教师石小洁:
直到成了老师,才体会老师的不易
吴骏德的学生龚瑞华老师,以及龚瑞华的学生石小洁老师这几天也赶了一回“时髦”,她们来到设在思南公馆思南小广场的一个特别“移动演播室”,在聚光灯下,电视镜头前,大声对老师说出深藏心中的那份爱。
龚瑞华和石小洁在移动演播室内讲述师道传承,并向老师们表达诚挚的祝福
龚瑞华回忆,当年吴骏德上课十分风趣幽默,他的课堂上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让学习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成绩自然稳步上升,龚瑞华所在的班级从入校时的表现平平,到高考一跃成为全年级成绩最好的两个班之一,吴骏德的教学有方功不可没。毕业时,班级还获得了“上海市三好集体”的荣誉,“这真的给了我一份很珍贵的礼物。”吴骏德说。
一代代的师道传承,其实就是一种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当时,我在吴骏德老师的班级上犯了不少错,吴老师从未责骂我,而是不断鼓励我。”龚瑞华表示,直到自己做了老师,才真正体会到自己老师当年的辛苦和不易,也是受吴老师的影响,自己也不轻易批评学生,而是用鼓励的方式帮助他们成长。
对此,石小洁感同身受。石小洁说,龚瑞华是自己高中时的数学老师,让她记忆十分深刻的是,每次批改作业,龚老师打的叉总是特别小,从种种细节中呵护孩子们的自尊心。龚老师还记下了每个学生的生日,生日当天,学生们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收到她写下的特别祝福。
直到学生说出来,龚瑞华才意识到自己原来这么“温柔而细致”。对于这个小小“✖”的故事,龚瑞华说,主要是有时候会看到报道,老师们会给一个惊人的“叉叉”,她感觉太过于触目惊心。自己从教后,她在批作业、批试卷时,都尽量将“叉叉”打得小一点,“让学生整个看下来基本上都是对的,再发现一些小小地方是需要改正的。这样,一方面保护他们幼小的心灵,另一方面也是锻炼他们一个仔细程度,从中找到自己的一个小错误进行改正。”在龚瑞华看来,自尊心也好,求知欲也好,都是一种保护。没想到,自己的这份心,被学生们感受到了。
今年是石小洁踏上讲台的第五年,在这位“青椒”看来前辈们的用心,自己感念着,也会把这份情意传递给自己的学生。“有了切身的体会后,我也会更加注重呵护孩子们的自尊心。”石小洁表示,在从教过程中,她也会从点滴暖心小事中收获作为教师的成就感,“比如我偶尔嗓子不舒服了,懂事的学生们会给我送一些润喉糖,自己带的学生毕业了,特意回来看望我,向我汇报毕业去向,这些都让我很感动。”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g0ODc5NA==&mid=2651310945&idx=1&sn=b5babcb78f1e84b06fe9b57c9f62e5dc&chksm=bd119e948a6617823c418fdffd14569b8433a7d4e2769b8495d8b9b454dd4f9647dbf02027de&mpshare=1&scene=1&srcid=&sharer_sharetime=1568024193063&sharer_shareid=e8d1938a971768450652b06f9391ce3f&key=53d58f2c35f2d81fc71f4e671d092370ea96ec374a4a8bf867641df67086bbc23765bd823dddb4f75fd7a4a67044a5ddae6c4a46262a4b98795930c75f647909f39cc5e343983a3cddfdf4bad7370752&ascene=1&uin=MTA0NzE4NzYyNw%3D%3D&devicetype=Windows+10&version=62060833&lang=zh_CN&pass_ticket=zUTkElt2XmsIKUQr9ju1WurJ4IEoo1KW3rab3oNYyhLDuZjxDXcpXzqH3O9mmVJ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