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纪念首个‘中华慈善日’暨慈善文化建设中的道德与法律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该学术活动由上海市伦理学会、上海师范大学慈善与志愿者服务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并被列入上海市社联2016年度社科热点“一月一会”项目。参加会议的近20位专家学者和慈善公益组织领导者来自上海、南京、湖南等地。研讨会由上海师范大学慈善与志愿者服务研究中心主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中之主持。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律规定了每年9月5日是“中华慈善日”,而今年是首个“中华慈善日”。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里,专家学者围绕当代中国慈善文化建设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济大学邵龙宝教授、上海大学陶倩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周中之教授分别就“慈善的中西比较及其道德与法律”、“作为现代慈善文化内核的公共精神及其培育”“慈善与功利的反思”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上海师范大学“阳光慈善基金”理事长杨德广教授和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创始人、董事长庄爱龄结合自己慈善公益的实践经历揭示了慈善公益的本质及其价值,南京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吉首大学的学者就“慈善公益与企业社会责任”、“慈善与人格素养”、“慈善与共享发展理念”、“宗教慈善的作用”、“少数民族的慈善理念”等问题做了学术交流。
我校慈善与志愿者服务研究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来,在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慈善伦理的系列学术研究活动。本次活动是他们成功举办的第五次学术活动。
(供稿、摄影: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闫佳璐 编辑:新闻中心)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律规定了每年9月5日是“中华慈善日”,而今年是首个“中华慈善日”。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里,专家学者围绕当代中国慈善文化建设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济大学邵龙宝教授、上海大学陶倩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周中之教授分别就“慈善的中西比较及其道德与法律”、“作为现代慈善文化内核的公共精神及其培育”“慈善与功利的反思”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上海师范大学“阳光慈善基金”理事长杨德广教授和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创始人、董事长庄爱龄结合自己慈善公益的实践经历揭示了慈善公益的本质及其价值,南京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吉首大学的学者就“慈善公益与企业社会责任”、“慈善与人格素养”、“慈善与共享发展理念”、“宗教慈善的作用”、“少数民族的慈善理念”等问题做了学术交流。
我校慈善与志愿者服务研究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来,在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慈善伦理的系列学术研究活动。本次活动是他们成功举办的第五次学术活动。
(供稿、摄影: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闫佳璐 编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