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修身行动纲要》编制咨询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作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6-01-12浏览次数:517


       1月11日下午,《2016—2020上海市民修身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编制咨询会在我校会议中心召开。市文明办、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办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宣传部长、学工部长,就如何编制《行动纲要》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市文明办调研处处长郭俊到会并介绍了编制《行动纲要》的背景、目的意义。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过二十多年努力,上海形成了实施“七不规范”、迎奥运、迎世博、百万家庭学礼仪、倡导上海城市精神及价值取向等一系列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明创建成果,市民文明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走在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上海如何结合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特点,适应“互联网+”与城市“大数据”建设时代背景,常态化地传播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与精神状态,以在第一个百年梦想实现时率全国之先交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满意答卷,这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近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委决定“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上海市民修身行动”并启动《行动纲要》的编制工作。根据市文明办调研处委托,该课题由我校人文与传播学院戴冰副教授、冯猛博士主持。

       近几个月来,课题组针对学生、外来务工人员、行业工人、党政干部、白领等多个人群开展广泛调研,足迹遍布本市工厂、学校、楼宇、社区、城乡,在各区县、各相关委办局召开各类座谈会、咨询会,倾听一线心声,搜集市民陋习短板,凝练“修身”内涵。本次在我校举行的会议就是高校板块的专题咨询会。

       上海师范大学有着精神文明建设多年积累的成果,对编制《行动纲要》及未来活动的开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我校创设的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活动、“爱心学校”等至今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全市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与会人员踊跃发言,一致认为,高校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制高点,在全社会精神文明创建中,尤其在“市民修身行动”中,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社会的示范引领和反哺辐射作用。大家交流了各校文明创建、德育工作的经验与成果,探讨了高校师生参与文明修身行动的现实路径,并就高校如何利用好学校资源,在市民文明修身行动中发挥知识高地、智慧高地、道德高地作用,实现与社会良性互动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针对社会中存在的若干不文明现象,提出了整治方案;针对新时期高校师生如何开展文明修身实践,指点了现实路径。
       
       
据悉,《纲要》编制工作近日将初步完成,将于本月下旬通过市委各大口宣传部长会议下发,并将在今年三月召开的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大会上正式部署。

(供稿:校文明办 摄影: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