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与产业经济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作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5-11-22浏览次数:1488


    11月21日,由我校商学院承办的第二届(2015)中国城市发展与产业经济学术年会在徐汇校区召开,会议主题为“新常态下的中国城市发展与产业经济”。大会由商学院院长茆训诚教授主持。


    副校长刘晓敏教授在会上致欢迎词。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教授、《城市发展研究》杂志主审冯利芳、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权衡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上海海关学院副院长干春晖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城市发展研究》编辑部主任王亚男、华东理工大学空间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鸣教授、同济大学管理学院林善浪教授等嘉宾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演讲,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受邀嘉宾和学者围绕着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新战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区域轴带发展蓝图,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环渤海三大区域经济圈,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所呈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规划滞后、人口膨胀等各种城市病,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将学术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在思维火化的碰撞下,思想交流得以升华。

    在大会的主题演讲中,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介绍了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合作水平与网络特征。长江经济带占我国人口、经济的半壁江山,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曾刚教授对长江经济带装备工业产业的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发现创新网络发展水平不高、创新网络节点初现、“核心-边缘”结构明显。1985-2012年,创新网络密度值均低于0.5,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合作创新网络密度较低。2004年以后,网络中心势出现倍数增长,具体表现为网络围绕某些节点构建创新联系的程度越来越高。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专利合作创新网络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空间集聚性增强。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上海海关学院副院长干春晖教授的主题演讲围绕“当前我国经济存在的什么问题”、“未来该如何发展”两个问题展开。干春晖教授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到“新常态”的发展趋势着手,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背后存在的系列问题。指出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经济增长中的获利程度存在的不对等问题,以及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资源价格(原油价格)的动荡、土地成本的上升、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基尼系数的快速提高等系列问题。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干春晖教授认为,不能用简单的供给和需求失衡来判断,是由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供需结构不匹配带来的问题。因此,未来改革的方向,需要重视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未来的改革需要进行改革2.0,不能只想到刺激需求,要考虑如何利用好大国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和区域异质性优势,开发国内市场,从全球价值链的被治理者转为治理者,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教授对空间经济学的重要性、空间经济学的新体系、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新路径做了主题演讲。周振华教授指出,空间经济学与传统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相比,研究时间短,研究队伍小,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然而,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空间经济学在对许多经济现象的解释中发挥了超强的生命力,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然而,目前空间经济学的研究还严重滞后。例如,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总量的宏观调控呈现出效率递减,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地区;“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提出,网点城市如何分工定位?这些问题还需从理论基础上进行论证分析,空间经济理论还待发展。因此,空间经济学研究需要新方法、新体系和新路径。最后,周振华教授认为,我国经济学者要在微观或宏观经济学领域赶超世界主流经济学家具有难度,然而,在空间经济学领域与国际学者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作为区域和城市发展的“大实验”场地,给国内空间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和条件。

    我校商学院赵红军教授做了题为“如何有效地治理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的主题演讲。近年来,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已引起了决策层、老百姓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许多城市试图从增加道路供给、新建停车设施、加密交通线路布局等供给角度来解决交通问题。然而,人们的交通需求是动态的,但供给是相对静止的,不均衡总是常态。从需求角度,发源于西方的交通拥堵收费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是否可行? 赵红军教授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交通拥堵收费(税)是一种有效的调节交通需求的有效手段,可以同时将交通的环境成本内部化,为政府通过经济手段调节交通需求、降低交通出行环境代价、增加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打开一扇窗户。无论从理论和现实来看,北京等大城市都有条件实施交通拥挤收费,交通拥挤收费在中国却具有很大的前景。

    中国城科会《城市发展研究》主审冯利芳先生的主题演讲为“五大理念指导新常态下城市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冯利芳主审对历年来中央报告及会议精神进行了深入和详尽的解读,认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特别亲民,是中国特色的城市本质,对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城市病,增强城市发展动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冯利芳主审还鼓励年轻人创新思维、认真学习、思考中央的精神,搞好调查研究。


    本次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得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章韬老师,对其获奖论文《空间工资差异和异质性技能分选》进行了宣读。章韬老师研究认为,政策制定者、媒体以及一般的公共关注于地区间的工资差异。政府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实行基于地方的政策,缩小地区间的工资差距。但是政府并没有考虑到地区差异性,也没有考虑到企业异质性,东部沿海高工资企业的工人的技能溢价是一阶随机占优的,更能够从外部性中受益,因此政府的补贴应该考虑到劳动者所处的地区、企业。

    在主题演讲之后,围绕城市协同与城市发展、环境经济与城市发展、产业经济与城市发展、金融经济与城市发展、微观经济与城市发展这五个专题进行了分会场论文交流。论文交流中各方观点激烈碰撞,讨论热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供稿:商学院 摄影:宣传部 作者: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