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掘我校在重大项目申报工作上的潜力,加快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促进学校科研事业健康发展,11月17日上午,学校在外宾楼101会议室召开中青年学者重大项目申报座谈会。副校长高建华、刘晓敏,部分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和中青年学者以及社科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高建华对我校“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申报以及立项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他指出,“十二五”期间,在学校重视、有关职能部门精心组织以及教师、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获得1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4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数在全国排名第19位,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立项数在全国排名第15位。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他也客观地分析了我校在重大项目工作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如立项项目的学院和学科分布不均衡,再获重大项目的潜力有限等。
各位首席专家结合自己的科研以及申报重大项目的经历,从选题策划、团队的组织以及申报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与与会人员分享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议我校的中青年学者在做好自身科研,练好内功的同时,也要注重与同行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学术活跃度。
座谈会上,中青年学者们纷纷就重大项目申报工作提出自己的疑问,各位首席专家均一一给予解答。
刘晓敏总结指出,此次座谈会搭建了自由的交流平台,分享申报经验,营造共进氛围,为今后重大项目申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也对中青年学者申报重大项目给出具体的建议,认为申报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集思广益和长远规划,并整合多方资源,方能成功。此外,他还就学校如何进一步保障和支持重大项目申报工作作了详细的介绍。
(供稿、摄影:社科处 人事处)

会上,高建华对我校“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申报以及立项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他指出,“十二五”期间,在学校重视、有关职能部门精心组织以及教师、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获得1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4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数在全国排名第19位,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立项数在全国排名第15位。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他也客观地分析了我校在重大项目工作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如立项项目的学院和学科分布不均衡,再获重大项目的潜力有限等。
各位首席专家结合自己的科研以及申报重大项目的经历,从选题策划、团队的组织以及申报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与与会人员分享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议我校的中青年学者在做好自身科研,练好内功的同时,也要注重与同行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学术活跃度。
座谈会上,中青年学者们纷纷就重大项目申报工作提出自己的疑问,各位首席专家均一一给予解答。
刘晓敏总结指出,此次座谈会搭建了自由的交流平台,分享申报经验,营造共进氛围,为今后重大项目申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也对中青年学者申报重大项目给出具体的建议,认为申报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集思广益和长远规划,并整合多方资源,方能成功。此外,他还就学校如何进一步保障和支持重大项目申报工作作了详细的介绍。
(供稿、摄影:社科处 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