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文与传播学院吴俊范副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近代以来上海棚户区的历史地理与文化心态”日前通过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验收结项。其最终成果为一部24万字的书稿《融入中的污名:上海棚户区景观及城市文化心态的演变》。
该课题以近代以来上海城市典型的贫困社区棚户区为个案对象,以其景观的扩展为依托,以其污名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驱动力为主线,揭示与之相关的城市文化心态的内容和演变机制。课题首先选择历史学与社会生态学相结合的视角,以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城市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同时还对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印度的孟买、波多黎各的圣胡安等城市的贫民窟所存在的贫困文化现象作了相关梳理和评述,以更清楚地辨析上海棚户区问题的共性与个性,加深对城市贫困群体文化融入过程的规律性认识。
(供稿:社科处)
该课题以近代以来上海城市典型的贫困社区棚户区为个案对象,以其景观的扩展为依托,以其污名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驱动力为主线,揭示与之相关的城市文化心态的内容和演变机制。课题首先选择历史学与社会生态学相结合的视角,以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城市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同时还对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印度的孟买、波多黎各的圣胡安等城市的贫民窟所存在的贫困文化现象作了相关梳理和评述,以更清楚地辨析上海棚户区问题的共性与个性,加深对城市贫困群体文化融入过程的规律性认识。
(供稿:社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