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寒假怎么过——校园师生随访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作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5-01-30浏览次数:86757


       今年学校寒假特别长,学生从1月12日起放假,教师从1月19日起放假。这个超长寒假怎么过?近几天,宣传部新闻中心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在校园里进行了走访。在办公楼里有教师在自己的办公室备课、做课题、指导学生论文,在教学楼、阅览室、实验室、琴房、画室有学生在自习、看书、做实验、练琴、做毕业作品等。


        在教苑楼,记者见到了陈永明教授。陈教授说他几乎每天都在自己的博导工作室,平时做一些课题和博士生论文指导等;他是上海市日本学会副会长,且秘书处设在我校,最近还在着手筹备上海市日本学会换届会议。教育学院崔丽荧老师正在她的办公室指导几个学生修改毕业论文。记者和崔老师作了一番交流。她说,平时教学任务相对较多,趁着寒假正好可以和学生集中讨论论文如何修改和完善等问题。而王维臣老师在自己的办公室,他说平时教学任务较重,有这么一段较长时间的假期很好,尤其是青年教师,这样可以静下心来做些课题研究、备课、写论文。他自己就经常来办公室看看书,查查资料,备备课等。


        在文苑楼,记者见到了人文与传播学院孙逊教授和他的学生宋丽娟老师,以及中文系的纪建勋老师。他们都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着。听孙逊老师说,郑克鲁、唐力行等其他老师都常来自己的办公室做课题、搞研究。宋丽娟和纪建勋两位青年教师说,这样的长假期对他们来说非常好,可以静心做一些事,还可以短期访学。宋丽娟老师利用这个假期要把《域外汉文小说整理(韩国卷)》清样校对完,另外自己的一本书稿——中西文学文化关系研究丛书《“中学西传”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早起翻译》要修改好,今年要出版的。纪建勋老师正在办公室潜心撰写他的两篇论文:“中国比较文学年度报告”和“范式转型之后的基督教与中国文学文化关系研究:评刘耘华著《依天立义——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应对天主教文化研究》”,同时要抓紧时间备好两门都是下学期要上的新课:圣经文学研究和基督教与中国文学。

        在生环学院各实验室见到了许多老师的身影,杨仲南教授和其他几位老师正在一间小会议室和自己指导的十几位博士生和硕士生一起开学业交流总结会,每个学生都要交流自己一学期的所学所思所获,指导老师进行点评。面对记者,杨仲南老师说,对教师来说人才培养是第一位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环节,动手实验是学习很重要的环节,所以,研究生寒暑假的假期相对来说是很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做实验,指导老师经常在实验室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有些老师几乎天天和学生在一起。今天开学生交流总结会,就是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做实验,还要学会展示自己,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善于总结、不断提高。在生环学院实验室,记者还见到了杨晓彤、赵保国、魏兰珍、刘国华等老师,他们有的在实验室做实验,有的在指导学生做实验,有的则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杨晓彤老师对记者说,其实我们搞科研是没有假期的,有的项目国外同行也在做,实验也不能随意停,谁先做出结果来,谁就会领先一步。

        在商学院大楼里也有不少教师在办公室工作。记者和黄静和马亚华两位老师进行了交谈。他们说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趁着这个长假期,做做科研课题、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给自己充充电。3月份正好是各类课题项目申报和结项的时间节点,现在正好可以做做准备。


        在静悄悄的校园里,有不少学生选择延迟回家过年,在学校过寒假。在徐汇校区第一教学楼一楼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研究生们在导师指导下正埋头科研实验。在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室,记者见到了身着白大褂、端着一盆试验瓶的2014级遗传学专业研究生张建林。她告诉记者,她的寒假计划主要是巩固英语学习,继续推进实验进展。桌上她的《新托福口语红宝书》赫然入目,寒假里她每天7点在校园晨读英语,8点半她准时出现在实验室和学长学姐们一起做有关转基因的实验。直到22点,她才会结束一天的科研实验,离开实验室回寝室。这样的生活循环往复,她并不觉得单调,而是感到充实、快乐。

       在实验室门口,记者见到了2012级山东籍研究生王晓荣、湖北籍研究生李磊磊。当记者询问他们,放寒假已久,怎么还没回家时,王晓荣笑着说:“研究生的生活,你懂的!”他俩同样选择了留在学校继续参与科研实验。


        在植物生物工程实验室里,2013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薛斐正在忙着做有关酶催化的实验。这位山东籍女生表示,寒假的时间十分宝贵,要充分利用。

        在学思西路上,记者遇见了商学院2013级数量经济学专业学生杨晓勤。手提一袋药品、刚从医院就诊返校的她告诉记者,她目前在长安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实习,两个月前她刚刚找到这份实习,得好好珍惜,多学点知识和技能。江苏籍学生、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2013级电子与通讯工程专业的柏耀也正在新时达电气有限公司参加实习,努力而又幸运的他,已被公司留用签约任职。过些日子,他们将分别返回各自的家乡与亲人团聚。

        在东部校园大门口,记者见到了匆匆疾行的外国语学院2011级英语专业本科生石艺玮。此刻她正赶往实习单位上海丰和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已在这家外企实习了三个月的她,工作勤勉认真,亦或有机会获得留用任职的机会。春节前,她才会返回家乡苏州度假。


        在教苑楼底楼琴房,记者见到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研三学生孙冰洁、录音艺术专业大四学生张译文、声乐专业研二学生许译文,她们都家在外地,今年假期长,趁着春节前一大段时间,有的在练琴,有的在做毕业论文和毕业作品。在教育学院教师办公室、学院图书阅览室和小会议室,记者看到好多研究生三五一组在自习或相互探讨学业,其中还有一些本科生跟着学兄学姐一起学习呢。

        在行政楼大厅外,记者见到一位男生费力地推着一辆装满了《学思湖------校友通讯》的小车。他是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13级研究生蔡剑雄,放假了他没有急于回广东深圳的家,而是继续留在学校,在实验室推进他的茶多糖提取分离的科研实验,实验的间隙还在校友会参加志愿服务工作。

    ……

        寒冷的假期,静静的校园。记者在走访中感受到这个校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感受到一股股暖流。在这个史上最长的寒假里,无论是在办公室、实验室或是家里的老师们,还是在教室、阅览室或是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岗位上的学生们,都在为自己的梦想、为学院的发展、为这个学校的未来努力地奋斗着,辛勤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

(供稿、摄影: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