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由我校舒运国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非洲经济史》”开题会议在会议中心第五会议室举行。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张宏明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刘鸿武教授,江苏师范大学亚非研究所所长孙红旗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所所长沐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亚非拉研究室主任毕健康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顾章义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忠祥教授等专家学者,副校长刘晓敏教授、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智良教授、社科处负责人以及课题组成员等人出席了开题会。开题论证会由社科处负责人主持。

会上,刘晓敏代表学校致辞。他对百忙之中到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对我校以舒运国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表示祝贺。他指出当前中非关系蓬勃发展,对非洲研究的需求与日俱增。我校非洲研究中心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高校非洲研究机构,在这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此次重大项目的获得,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项目的研究工作将进一步深化我校非洲研究中心的特色,并推动其在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等方面上一新的台阶。他表示学校及相关部门将尽力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并预祝开题会圆满成功。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智良代表学院致辞。介绍了我校非洲研究的主要领域、成绩和队伍等详细情况,强调了其特色地位以及在学科建设发展中的空间和前景,并表示学院将一如既往地给予重视和支持。
开题会由专家组组长李安山教授主持。首席专家舒运国教授就项目申请的考虑、项目执行的总体想法、项目执行的初步目标和工作计划向与会专家作了汇报。此外,他还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框架和构成、五个子课题的基本安排和负责人基本情况,阐述了项目的基本观点、执行思路、研究特色以及重点难点等问题。
结合舒运国教授的汇报和项目初步提纲材料,与会专家发表了各自的意见。顾章义教授对古代卷和近代卷的分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鸿武教授则提出项目应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要将非洲经济史放在世界经济史框架中去考察,为国家战略需求、非洲需求、学科发展和队伍建设需求服务。张宏明研究员则认为项目应偏向基础性研究,归依点应是了解非洲和非洲经济;在项目人员方面,应进一步吸收专业学科背景者和从事实际对非经济工作者。孙红旗教授提出应从“非洲本体论”出发来看待非洲经济,从非洲的环境来看其发展的面貌、特点及其在世界中的地位,不能单纯从“先进”、“落后”来进行界分。毕健康研究员认为做好这一研究应有理论信心和时代精神,理论信心就是要写出中国人的非洲经济史,而时代精神则应凸显当前时代特点下非洲经济史撰写的创新性、要回应时代的需求。张忠祥教授就分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除了总论卷外,其他四卷的分期可以设置远古—1500、1500—1900、1900—1960、1960—2010等分期;同时,由于卷数和内容多,涉及的历史线索也多,建议各卷开始应有总体论述。最后,专家组组长李安山教授总结了各位专家的观点,他从自身的学术背景和理解出发,强调要加强项目执行的国际化水平,既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也要有国际化的人员参与。
专家们一致认为:多本课题对于非洲历史、非洲经济史、非洲发展、中非关系等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课题组经过精心的筹划和准备,有相当充分的前期成果,有明确的课题执行和完成的时间计划;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最终成果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达到了开题的要求。专家组建议课题组要注重问题导向,在各卷分期、重大问题处理方面进一步探索;要以项目为平台探索和加强学科、队伍、非洲经济史理论和知识以及数据库建设,此外他们还建议全国哲社规划办在适当的时候予以滚动资金资助。
针对专家意见,舒运国教授进行了回应,特别是对关注较多的历史分期、经济史区域格局、非洲经济与外部世界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解释,就项目目前初期准备阶段的重点和难点与专家进行了互动,并表示在后续的研究中除了加强课题组自身建设的同时,还会进一步广泛吸收各方意见和指导。
(供稿、摄影:社科处 作者:徐松如)

会上,刘晓敏代表学校致辞。他对百忙之中到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对我校以舒运国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表示祝贺。他指出当前中非关系蓬勃发展,对非洲研究的需求与日俱增。我校非洲研究中心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高校非洲研究机构,在这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此次重大项目的获得,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项目的研究工作将进一步深化我校非洲研究中心的特色,并推动其在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等方面上一新的台阶。他表示学校及相关部门将尽力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并预祝开题会圆满成功。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智良代表学院致辞。介绍了我校非洲研究的主要领域、成绩和队伍等详细情况,强调了其特色地位以及在学科建设发展中的空间和前景,并表示学院将一如既往地给予重视和支持。
开题会由专家组组长李安山教授主持。首席专家舒运国教授就项目申请的考虑、项目执行的总体想法、项目执行的初步目标和工作计划向与会专家作了汇报。此外,他还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框架和构成、五个子课题的基本安排和负责人基本情况,阐述了项目的基本观点、执行思路、研究特色以及重点难点等问题。
结合舒运国教授的汇报和项目初步提纲材料,与会专家发表了各自的意见。顾章义教授对古代卷和近代卷的分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鸿武教授则提出项目应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要将非洲经济史放在世界经济史框架中去考察,为国家战略需求、非洲需求、学科发展和队伍建设需求服务。张宏明研究员则认为项目应偏向基础性研究,归依点应是了解非洲和非洲经济;在项目人员方面,应进一步吸收专业学科背景者和从事实际对非经济工作者。孙红旗教授提出应从“非洲本体论”出发来看待非洲经济,从非洲的环境来看其发展的面貌、特点及其在世界中的地位,不能单纯从“先进”、“落后”来进行界分。毕健康研究员认为做好这一研究应有理论信心和时代精神,理论信心就是要写出中国人的非洲经济史,而时代精神则应凸显当前时代特点下非洲经济史撰写的创新性、要回应时代的需求。张忠祥教授就分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除了总论卷外,其他四卷的分期可以设置远古—1500、1500—1900、1900—1960、1960—2010等分期;同时,由于卷数和内容多,涉及的历史线索也多,建议各卷开始应有总体论述。最后,专家组组长李安山教授总结了各位专家的观点,他从自身的学术背景和理解出发,强调要加强项目执行的国际化水平,既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也要有国际化的人员参与。
专家们一致认为:多本课题对于非洲历史、非洲经济史、非洲发展、中非关系等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课题组经过精心的筹划和准备,有相当充分的前期成果,有明确的课题执行和完成的时间计划;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最终成果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达到了开题的要求。专家组建议课题组要注重问题导向,在各卷分期、重大问题处理方面进一步探索;要以项目为平台探索和加强学科、队伍、非洲经济史理论和知识以及数据库建设,此外他们还建议全国哲社规划办在适当的时候予以滚动资金资助。
针对专家意见,舒运国教授进行了回应,特别是对关注较多的历史分期、经济史区域格局、非洲经济与外部世界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解释,就项目目前初期准备阶段的重点和难点与专家进行了互动,并表示在后续的研究中除了加强课题组自身建设的同时,还会进一步广泛吸收各方意见和指导。
(供稿、摄影:社科处 作者:徐松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