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强听取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专题汇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作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4-11-24浏览次数:18267


         11月21日上午,人文与传播学院在文苑楼1405室举行了“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汇报会”,会议由院长苏智良主持。校长朱自强、副校长刘晓敏,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俞钢、人事处处长陈昌来、社科处处长陈恒、财务处处长褚贵忠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重点学科负责人刘耘华教授、重点学科方向带头人孙逊教授、重点学科硕士点负责人陈红教授作专题汇报。

       
        刘耘华首先从建设成效、未来规划以及存在问题三个方面,向与会人员汇报介绍了近五年来重点学科在中央财政支持下的建设情况。他总结,学科在研究方向上各有亮点和特色,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上进一步国际化,硬件建设、尤其是特色资料建设方面进展显著;未来发展将围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两个重点,进一步强化学术梯队建设,拓展“2+2”博士生联合培养的覆盖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新引入的青年教师遭遇到较严重的教研瓶颈。刘耘华汇报之后,孙逊教授与陈红教授分别作了补充。
      
         朱自强在听取了汇报后,强调指出,重点学科在建设过程中,不能惟行政考核指标马首是瞻。重点学科究其实质是学术资源分配的渠道而已,但这仍是一种行政管理手段,未能回归学术本质,发展重点学科更重要、更根本的是要坚持学术本质。他要求各职能部门改变观念,要服务于学科发展,唯有在制度上改进,释放生产力,才能使我校在基础弱、资源少的现状下实现超越式发展。

         朱自强进一步指出,本学科的发展优势应体现在“交叉性”,千万不能将学科边界框死。可以设立几个核心的方向,但并不意味着就只有这几个方向,包括梯队建设的基础也是一样。因为学科和中心各有特定目标,中心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而学科则始终是一个基础,是宽泛的。本学科基础即为中文和外国文学,研究人员要具备坚实外文基础,把国外先进的学术手段和方法运用到我们的研究中来。重点学科提供的多语言课程是上师大的一个亮点,应继续朝着培养有良好语言能力学生的方向去努力。
       
        就我校的发展战略规划而言,朱自强指出,我校和北大等一流高校相比,建设规模可以小,但高度不能矮。学校会大力支持引进“*”,但更要着力培养*。重点学科有自己的历史积淀,要着力培养自己的人才。为此需要有培养人的土壤,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国际化交流。

          刘晓敏肯定了重点学科已取得的建设成果,同时就学科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并指出学科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要明确化,特别是在“*”等高端人才指标和重大项目申报方面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别发言,对重点学科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各自意见。

        朱自强最后强调,高校要培养出真正的学者,必须去行政化和去市场化,否则学者的心沉静不下来,研究自然缺乏深度。唯有如此,方能建设好重点学科,建设好上海师大。

(供稿:人文学院 摄影:宣传部、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