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

发布者:新闻中心作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4-10-18浏览次数:15954



       10月16日,我校召开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非遗中心”)成立座谈会。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陈克宏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陈克宏书记和我校陆建非书记、朱自强校长共同为非遗中心揭牌。陆建非教授任非遗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葛卫华、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院长赵炳翔、《当代教育周刊》执行主编王健任副主任。陆建非介绍了该中心成立的背景、意图、宗旨、架构以及主要任务。同时,非遗中心聘任了第一批13位校内外特邀研究员。葛卫华主持了揭牌仪式和座谈会。


       2013年1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和精神标识,是最深沉、最根本和独特的。以此为指针,社会各界对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传承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成立非遗中心是我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我校联合社会力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民教育体系中传承发展的重要尝试。非遗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民族文化记忆,促进和提高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致力于组织、开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传承的各类活动,特别是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各类传承活动。

       我校是上海市较早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承的高校。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等在全国高校中首个采用“90后”大学生集体传承的方式,将上海非遗“码头号子”、“海派魔术”、“舞龙”和“皮影戏”等传承人请进校园,手把手教学生,积极肩负起高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美术学院学生组成团队以“民间糖画”参加大学生挑战杯,获得上海市一等奖;音乐学院研究生用了3年时间调查上海田间的山歌的生存与保护,获得了挑战杯国赛二等奖,人文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创办三月三女儿节重温传统文化等。


       座谈会上,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陈乃林教授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关键,上海师大非遗中心提出研究和传承并重,是一个鲜明的特色。这方面上海师大可以发挥教师培养的优势,进入社区教育,天地大有作为。

    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朱恒夫教授说,长江三角洲和上海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非遗积淀深厚。部分非遗项目已经进入历史深处,应以抢救、保存和记录为主,还有部分项目可以通过政府购买作品方式激活。长三角应该形成非遗保护、研究和传承的一盘棋布局。

       上海秋霞圃书院院长李耐儒说,目前非遗研究很热,但缺乏非遗理论研究,缺乏理论指导。非遗研究的方法,传承的方法,都处于自发摸索,还没有完整的体系。一些传承人学历都不高,但他们实际上传承着我们民族文化很精粹的部分。上海师大成立非遗中心,可以探索把他们请进大学,编课本、进课程、上课堂。

       我校音乐学院副教授施忠、申林,上海三民文化艺术中心主任范敬贵、美术学院研究生代表张素君等介绍了他们传承研究非遗的成果与体会。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主任陈凌康、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沈韬等也交流今后传承研究非遗的打算。非遗中心副主任王健详细介绍了非遗中心的工作计划。

       陈克宏在会上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表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是活的历史。我们今天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传承,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泛的,要在培育中践行,在践行中培育,这个过程实际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过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据我所知,上海高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上海师大不是第一家,但提出研究和传承并重,上海师大非遗中心是第一家。党中央要求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看,研究是基础,关键是传承,关键是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特别是在中小学,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传承下去。上海师范大学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优势,推进上海中小学“非遗”文化传承。发挥上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特色,加强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生的“非遗”文化教育。还要发挥综合性大学的长项,优化“非遗”跨学科、多视角、高层次研究。上海师大以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为工作抓手和工作平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捷慧达网络有限公司、大则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环宇消防集团公司、方心健康集团公司、华申智能卡应用系统有限公司、上海七宝二中、上海卢湾中学等单位的领导出席了揭牌座谈会。

       据悉,上海师大非遗中心成立后在研究领域将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等级评价体系研究,适时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等级,并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评定信息系统。

(供稿、摄影: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