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庆贺许威汉先生九十寿辰暨从教65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我校人文学院召开。来自韩国、杭州、苏州、扬州等地的许威汉先生的同事、后学和学生等三十多人欢聚一堂,祝贺先生九十华诞,畅谈他的学术思想与丰硕成果。本次研讨会也是上海师大60周年校庆的一项内容。
会议由图书馆馆长刘民钢教授主持,人事处处长陈昌来教授代表学校向许威汉先生致意,人文学院分党委书记戴冰代表学院向许先生祝寿。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张谊生教授和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徐时仪教授也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发言。徐时仪简要介绍了许先生的学术成就,张谊生在发言中,对许威汉先生退休后还出版或再版或重印了20多本著作,深有感触。和许先生长期共事的人文学院老教师何伟渔教授说:“许先生有三个特点:第一,语言与文学“通吃”;第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通吃”;第三,新老“通吃”(许威汉先生是解放前就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后来担任了教研室主任等基层干部工作)。这表现了许先生多方面的功力,这在中文系教师中是极少有的。”来自浙江大学的王云路、方一新两位教授,扬州大学的班吉庆、钱宗武教授代表许威汉先生的后学好友发言,回忆了与其一起参加学术会议时发生的趣事。来自韩国的金炳旭、金炫兑教授、扬州大学的于广元教授、苏州大学的王卫峰教授、华东师大的左思民教授、上海师大对外汉语学院的吴为善教授代表许威汉先生的学生发言,大家深情回忆了跟随先生受业从学的点滴往事。

许威汉先生为人淡定谦和、治学严谨,既博且专,令人敬仰。九十高龄的他,仍然认真地准备了手写发言稿。在发言中,许威汉先生回顾了自己长达65年教学与研究生涯中的经验和体会,他说:“无论教学还是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观点”;在治学方法上,许威汉先生采取的是“从具体到理论,从理论到具体”的原则。再好的理论,也要在回答具体问题中得到检验与发展。

许威汉先生的学生陈五云教授和刘民钢教授合作撰写了寿联:“宇内瞻泰山,诂训之学端赖斯人不坠于地;四方仰北斗,二三之子唯祷先生洪福齐天” 代表大家向先生庆贺九十岁生日,祝他健康长寿。
上海教育电视台也对许威汉先生的治学和养生做了专门的报道,专题片将于10月12日(周日)上午10:10的《长青树》栏目播出,10月14日10:10重播。
(供稿、摄影:人文学院)
会议由图书馆馆长刘民钢教授主持,人事处处长陈昌来教授代表学校向许威汉先生致意,人文学院分党委书记戴冰代表学院向许先生祝寿。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张谊生教授和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徐时仪教授也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发言。徐时仪简要介绍了许先生的学术成就,张谊生在发言中,对许威汉先生退休后还出版或再版或重印了20多本著作,深有感触。和许先生长期共事的人文学院老教师何伟渔教授说:“许先生有三个特点:第一,语言与文学“通吃”;第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通吃”;第三,新老“通吃”(许威汉先生是解放前就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后来担任了教研室主任等基层干部工作)。这表现了许先生多方面的功力,这在中文系教师中是极少有的。”来自浙江大学的王云路、方一新两位教授,扬州大学的班吉庆、钱宗武教授代表许威汉先生的后学好友发言,回忆了与其一起参加学术会议时发生的趣事。来自韩国的金炳旭、金炫兑教授、扬州大学的于广元教授、苏州大学的王卫峰教授、华东师大的左思民教授、上海师大对外汉语学院的吴为善教授代表许威汉先生的学生发言,大家深情回忆了跟随先生受业从学的点滴往事。

许威汉先生为人淡定谦和、治学严谨,既博且专,令人敬仰。九十高龄的他,仍然认真地准备了手写发言稿。在发言中,许威汉先生回顾了自己长达65年教学与研究生涯中的经验和体会,他说:“无论教学还是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观点”;在治学方法上,许威汉先生采取的是“从具体到理论,从理论到具体”的原则。再好的理论,也要在回答具体问题中得到检验与发展。

许威汉先生的学生陈五云教授和刘民钢教授合作撰写了寿联:“宇内瞻泰山,诂训之学端赖斯人不坠于地;四方仰北斗,二三之子唯祷先生洪福齐天” 代表大家向先生庆贺九十岁生日,祝他健康长寿。
上海教育电视台也对许威汉先生的治学和养生做了专门的报道,专题片将于10月12日(周日)上午10:10的《长青树》栏目播出,10月14日10:10重播。
(供稿、摄影: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