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上海师范大学——博茨瓦纳大学2014年执行项目启动仪式暨2013年执行项目总结会在国际交流处201会议室举行。校长外事代表茆训诚,国际交流处、非洲研究中心以及各项目负责人出席仪式。

经教育部审核,我校共有三个项目成为“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2014年度合作项目,这三个项目分为:李照国教授领衔的“中国医药与中国文化学科建设项目”、丁念金教授领衔的“中小学教师教学方法培训项目”、刘波博士后领衔的“中博社情民意追踪比较研究项目”。“中国医药与中国文化学科建设项目”拟以中华文化为基础,以中医药学为核心,以养生保健为主题,向非洲人民介绍中华文明的渊源与传承、中华文化的精气与神韵、中国医药的体系与精神和中华养生的理法与方要,并把中医药学科引入非洲,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认同中华文化,促进中非友谊。“中小学教师教学方法培训项目”拟将国内具有独创性的、高端的教学法体系,推广到非洲博茨瓦纳的部分中小学,帮助这些中小学显著地提升教学质量,并进一步实现教学法的创新。“中博社情民意追踪比较研究项目” 拟与博茨瓦纳大学合作,对中国和博茨瓦纳两国之间社情民意进行对比研究,及时了解民意动向,为双方政府提供决策建议。会上,三个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项目执行的具体打算及初步准备情况。
此外,“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2013年度项目总结会同时进行。五位项目负责人介绍了项目执行情况,并作经验交流。项目完成者提交了总结报告及相关研究成果;未能按期完成者也提交了原因说明及未来完成计划。
上海师大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忠祥教授介绍了与非洲高校合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茆训诚作总结发言,他感谢所有项目的参与者为师大争得了荣誉,建议项目负责人在执行过程中注意多搜集博方的评价和反馈,同时要求国际交流处尽可能地为项目执行提供方便。
“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 是为落实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而设立的,教育部大力支持以北京大学为首的20对入选中非合作院校,在各自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领域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从而逐步形成中非大学“一对一”的互助合作新模式。该计划于2010年开始实施。我校以非洲研究的强大基础与雄厚实力、中小学教育以及艺术学科方面的突出优势,成为入选中方院校之一。几年来,与博茨瓦纳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开展了博茨瓦纳大学中国学专业汉语课程建设、中非传统药食两用植物开发抗艾滋病保健食品、中国历史文化和中非关系讲习班、数学教育教师来华访学和合作研究、数字记忆管理人才培训等多个合作项目,成为我校推动教育援外、扩大国际影响、促进学科建设的一个品牌项目。
(供稿、摄影:国际交流处)

经教育部审核,我校共有三个项目成为“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2014年度合作项目,这三个项目分为:李照国教授领衔的“中国医药与中国文化学科建设项目”、丁念金教授领衔的“中小学教师教学方法培训项目”、刘波博士后领衔的“中博社情民意追踪比较研究项目”。“中国医药与中国文化学科建设项目”拟以中华文化为基础,以中医药学为核心,以养生保健为主题,向非洲人民介绍中华文明的渊源与传承、中华文化的精气与神韵、中国医药的体系与精神和中华养生的理法与方要,并把中医药学科引入非洲,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认同中华文化,促进中非友谊。“中小学教师教学方法培训项目”拟将国内具有独创性的、高端的教学法体系,推广到非洲博茨瓦纳的部分中小学,帮助这些中小学显著地提升教学质量,并进一步实现教学法的创新。“中博社情民意追踪比较研究项目” 拟与博茨瓦纳大学合作,对中国和博茨瓦纳两国之间社情民意进行对比研究,及时了解民意动向,为双方政府提供决策建议。会上,三个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项目执行的具体打算及初步准备情况。
此外,“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2013年度项目总结会同时进行。五位项目负责人介绍了项目执行情况,并作经验交流。项目完成者提交了总结报告及相关研究成果;未能按期完成者也提交了原因说明及未来完成计划。
上海师大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忠祥教授介绍了与非洲高校合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茆训诚作总结发言,他感谢所有项目的参与者为师大争得了荣誉,建议项目负责人在执行过程中注意多搜集博方的评价和反馈,同时要求国际交流处尽可能地为项目执行提供方便。
“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 是为落实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而设立的,教育部大力支持以北京大学为首的20对入选中非合作院校,在各自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领域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从而逐步形成中非大学“一对一”的互助合作新模式。该计划于2010年开始实施。我校以非洲研究的强大基础与雄厚实力、中小学教育以及艺术学科方面的突出优势,成为入选中方院校之一。几年来,与博茨瓦纳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开展了博茨瓦纳大学中国学专业汉语课程建设、中非传统药食两用植物开发抗艾滋病保健食品、中国历史文化和中非关系讲习班、数学教育教师来华访学和合作研究、数字记忆管理人才培训等多个合作项目,成为我校推动教育援外、扩大国际影响、促进学科建设的一个品牌项目。
(供稿、摄影:国际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