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中心组专题研讨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作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2-07-05浏览次数:2310


        7月4日,校党委中心组举行学习会,围绕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效性开展专题研讨。校领导黄刚、茅鼎文、张国凤、杨卫武、丛玉豪、高建华、柯勤飞,校长助理刘晓敏、张峥嵘及其他校党委中心组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领导等出席会议,校党委书记陆建非主持会议。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学明就本科生思政课教学情况作了汇报。他分析了思政课师资队伍和教学任务及现状,并介绍了今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教学有效性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相继召开了教学和学科工作会议、教学座谈会、思政课教学竞赛暨说课评比颁奖大会、思政专业教师教育研讨会、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改革推进会等,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月”、教学比赛,邀请国家级、市级教学名师开设“如何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今天,我们怎样做思政课教师”等讲座。这些活动对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有效性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李学明认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学任务繁重,师生比过高,投入发展的余力不足,改革、发展、稳定的政策设计基础和空间不足等,要提升教学质量,就应该加强互动的频度、维度和效度,应该实施学生的分层与分流,强化成长指标、能级指标的设计,应该加强各种文化活动的联动与融合。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允熠和研究生工作部(处)部长俞钢认真分析了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目前,我校研究生思政课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开设有必修学位课程和选修课,帮助研究生从更广阔的背景和更高的水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世界观、方法论并自觉运用于实践。经研究生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共同努力,我校研究生思政课呈现出教学管理有据可依,两级监管有序到位;教学内容有纲可依,课堂教学严谨规范;定期了解教学情况,实施接收师生反馈等特点。下学期,研究生思政课将根据教育部的新方案进行改革,届时我校将积极做好课改工作,选好配强任课教师,完善各项制度,对教学效果实施有效监控,不断提高实效性。

        校学生工作部(处)部长张文潮汇报了“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情况。近两年,学校在形势政策课教育教学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阶段性成效显著。“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创新,“一月一讲”的层次不断提升,“易师沙龙”延伸了课程的平台;在师资队伍上强化团队合作,组织架构健全,专家团队有力,辅导员讲师得到锻炼;在课程管理上统筹循序并进,院级课程统筹规划,试点教学循序推进。对学生和辅导员两方面的调研显示,“形势与政策”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生反映课程对日常学习生活有帮助,教师反映对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有兴趣,对从事学生工作有帮助。张文潮表示,“形势与政策”课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是实效性需进一步加强,瓶颈问题是辅导员讲师理论素养需进一步提升,紧迫问题是课程管理须进一步规范。今后,学校将从加强组织建设、提升讲师素养、规范课程管理等方面来全面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

        校党委宣传部部长何云峰在会上发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调研报告。从本科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本科生对思政课的总体评价较为积极,认为学有所获,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丰富,大部分本科生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持较高满意态度,满意度达82.3%;教学内容丰富是学生认可思政课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主要原因,教学手段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之一。学生们建议,要增加课堂互动,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实际、主动解读社会问题,增加社会实践环节、改革考核方式。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效果调研结果反映出,研究生对思政课教学效果满意度更高的首要因素是教师魅力;研究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收获多,认为课程开设十分必要;多数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兴趣,教学中师生互动良好;教师素质是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学方法也至关重要;但研究生过于注重上课教师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而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却重视不够。

        在交流讨论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总支书记单冠初表示,学校帮助学院解决了不少实际的困难,对教师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他同时提出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

        校党委常委、旅院院长、旅专校长杨卫武结合自身多年的思政课教学实践提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不宜居高临下地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而应以情感的方式展示逻辑的内容。他对要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从教学体系向学习体系转换、从学习体系向践行体系转换的思政课理念表示赞同。

        校党委副书记茅鼎文结合听课体会谈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为了上好思政课,花了极大的精力,课堂的互动设计得很好。他认为,思政课教学要讲究方式方法。同时,思政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方面,辅导员等思政工作人员应积极介入,协同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校党委副书记黄刚指出,要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方法很重要,但最关键的是教师的个人魅力、知识渊博程度和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稳定人心、安定人心,要抓好队伍、改善条件;要树立典型,加强管理。

        校党委书记陆建非在总结发言中,首先对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潜心探索和辛勤劳作表示赞赏和感谢。他认为从问卷调查、领导听课及本次会议交流互动的信息来看,近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及思政课教学单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的地位较为牢固,教材体系和教程体系初步确立,思政课师资队伍结构有了较大改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对教授该门课程的使命感、责任感明显提高,学生接受和理解课程的程度不断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较高。但与此同时,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陆建非强调,高校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之地,更是国家与民族的思想文化阵地。在今后的思政课教学与建设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机统一:第一,要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力求使党和国家的主体意识和政治需求与大学生的内在成才有机统一起来;第二,要改善改进现行教学体系,力求思想认知与思想方法有机统一起来;第三,要着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本的研究,做到系统教学和重点教学的有机统一;第四,要拓展教学空间(包括虚拟空间与延伸空间),注重学习教材与研读原著的有机统一;第五,要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同时,加大社会实践教学的力度,力求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起来;第六,要适度把握思政课的双重性质,尽力做到政治性和学术性的有机统一。陆建非建议,要研究教材但更要研究教学对象及与教学对象关联的所有要素;要研究学校,研究学校所在的区域,推进社区、校区、城区的互动;要研究自我,知己知彼,扬长避短,修炼表达语言,提升个性魅力;与此同时,他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和学校的领导都应该加强听课,多听奉贤的课,多听思政课。

(供稿:宣传部 摄影: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