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 日下午,全国劳模、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协第十二届常务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芭蕾舞剧《白毛女》喜儿的饰演者辛丽丽女士来到我校音乐学院,成为“光启音乐大讲堂·上海城市音乐文化叙事” 第12期、本年度压轴之访谈嘉宾,接受了我校舞蹈团艺术总监、艺术实践部主任苗小龙老师访谈。
辛丽丽团长以《致力原创,让芭蕾属于我们》为题,围绕着她与上海芭蕾舞团的过往,与我校音乐学院师生畅聊了她在4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始终秉承的艺术信念和生活感悟,并以上海芭蕾舞团原创经典剧目的创作过程为切入点,从多元的角度阐释了上海芭蕾舞团作为上海城市文化品牌的社会文化使命以及对上海城市文化建设的贡献。
“芭蕾是西方舶来品,要让中国芭蕾被世界了解,还需要原创芭蕾。”作为上海芭蕾舞团的第二代“白毛女”,辛丽丽团长谈及《白毛女》这部中国芭蕾舞剧的“扛鼎之作”,不仅为上海芭蕾舞团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为该团确立了国内一流的地位。《白毛女》走遍大江南北,至今上演超过2100场,感动着老中青三代人,成为百演不衰的红色经典。面对勇于探索的老一辈艺术家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辛丽丽团长认为《白毛女》不仅是上海芭蕾舞团的“传家宝”,也是影响自己人生的重要舞台形象,在塑造白毛女的过程中,前辈们的革命精神深刻地影响着她,而“民族芭蕾”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在她内心深处埋下了种子。
从2001年辛丽丽团长担任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之后,“如何把中国的故事、中国的情感通过芭蕾讲给全世界听”,成为她投身芭蕾事业的另一种动力和追求。从她独立创编的第一部四幕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到近年来由她策划并创排《花样年华》《马可·波罗——最后的使命》《简·爱》《长恨歌》《哈姆雷特》,上海大剧院版《胡桃夹子》等原创舞剧以及《清风舞影——巴兰钦芭蕾舞蹈诗》《欢乐颂——芭蕾精品晚会》《舞之魅——现代芭蕾精品》等保留剧目,不仅传承了上海这座城市开放、包容、无拘无束的精神气质,使上海芭蕾舞团极具精致典雅、优美细腻、博采众长的“海派艺术风格”,更是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与全世界的艺术家进行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努力打造体现国际艺术最高水准又蕴含中国当代精神的优秀舞台剧作,成功地“用中国的语言,演绎世界的经典”,“用世界的语言,讲好中国的故事”,使上芭与其创作的优秀芭蕾作品成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一张张文化名片。
“无论做什么,都要把自己全情地投入进去,要做到真和善”。从享誉国际的芭蕾明星成长为杰出的芭蕾编导、艺术总监直至院团的领导者,辛丽丽团长时刻心怀真诚地投入到每一份工作中。尤其再她走上艺术管理岗位后,更是一直心无旁骛的走在执着而艰难的艺术求索之路上,为了打造原创“海派芭蕾”精品、打响海派文化品牌,推动中国芭蕾“走出去”,她除了没日没夜的泡在练功房里,还经常为经费四处奔波,有时不被理解,甚至还有很多委屈。她说:“一路走下来,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就要放弃很多常人的天伦之乐,忍受孤独,耐住寂寞,脚踏实地,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像芭蕾要把脚尖立在舞台上一样,只有忍受了灼热的疼痛,才能把美带给观众!”也正是因为这份“坚守初心、胸怀真善“的信念和感悟,使得辛丽丽团长在自己40余年的舞蹈生涯中,不仅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众多大奖,更是获得上海市巾帼英雄奖、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上海领军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众多的荣誉称号。
辛丽丽团长在带领上海芭蕾舞团在剧目建设、人才培养、芭蕾普及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努力开拓的同时,凭借个人严谨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投身到社会公益及芭蕾艺术普及的事业中,努力让高雅艺术真正地走进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当中,以之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全社会的艺术品位与审美素养。
讲座最后,辛丽丽团长与现场的师生们共同分享了上海芭蕾舞团2019年和2020年的年度工作总结。在近20多分钟的短片中,师生们不仅欣赏到上海芭蕾舞团30余年创作的经典剧目的片段,被演员们的高超技艺和国际一流的专业水准所折服,同时也深刻地感悟到辛丽丽团长作为新时期中国芭蕾艺术在重要发展阶段的领航者,在她提出的“以剧目排演促进人才发展,以致力原创打响中国品牌”的治团之策下,凭借她的远见卓识与坚韧不拔的努力,让中国芭蕾在海派文化滋养下呈现出更为斑斓的色彩。上海芭蕾舞团更是在她的带领下逐步成为具有国际化理念、专业化水准、市场化运作的国内顶尖舞团。辛丽丽团长时刻心怀中国芭蕾事业、无私奉献踏实前行,以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为中国芭蕾艺术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舞台做出了巨大贡献。
(供稿、摄影: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