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收获满满!上海师大5000余名学子参加寒假社会实践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3-02-27浏览次数:96

来源:中青网 2023年2月27日

标题:收获满满!上海师大5000余名学子参加寒假社会实践


2023年寒假,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包含社会调研和社会服务两大板块,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展现了师大学子的实践精神。我校共计开展社会调研519项;社会服务类项目338项,其中爱心学校240所,爱心课堂74项,场馆志愿服务24项。



各调研团队围绕追寻红色足迹、探索教育革新、人民城市建设、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返家乡”专项活动六大主题展开社会调研,团队成员调研的身影遍布安徽、山东、山西等20个省市自治区与上海市徐汇、黄浦、静安等16个区,团队成员在调研实践中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独特新颖的调研报告,彰显师大学子风采。


寻红色印记 弘优秀家风


寒假期间,各团队积极开展红色寻访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已有的阶段性成果开展理论宣讲、爱心课堂和社会调研,形成有深度的调研报告和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追忆革命历程,探寻革命足迹。



学前教育学院的“追寻红色记忆,弘扬家教家风——上海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现状研究”项目将瞿秋白旧居与李白烈士故居作为家教家风红色之旅的第一切入点,通过实地探访与考察,体会瞿秋白先生与李白烈士顽强斗争、英勇不屈的精神,深入挖掘上海红色家规、家训、家书社会资源。在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小组成员有效巩固专业知识,丰富了自身经验,切实地体会到红色印记的力量。




外国语学院通过问卷调查、实探重要纪念馆、实践讲解等方式,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精神与法语红色诗歌之间的联系,剖析法语红色诗歌与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意蕴相通的精髓,联系山东本地抵抗运动实例等专业知识,在鉴赏中增强民族认同感,提升学科专业度。



撷时代星光 觅婺剧传承


寒假期间,各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到家乡的基层去、到乡村去、到一线去”的号召,通过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服务、兼职锻炼、文化宣传等方式,感受家乡变化、展现家乡特色、传承家乡文化。在“返家乡”社会实践中,为建设家乡注入青春血液。




音乐学院的“多元文化格局下的婺剧艺术创新模式研究”项目走入家乡艺术研究院,积极探究家乡传统文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路径,助力家乡文化的延续和创新。调研项目侧重于婺剧剧目排演、婺剧文旅产业、县域婺剧文化品牌建设、婺剧下乡活动几大方面,团队成员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走访等方式探讨浙婺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充分借助地域优势,联系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金东区婺促会进行走访,对婺剧艺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未来将会继续不断以探究多元文化交融为着力点,从婺剧演艺与其他娱乐举措相关的文旅产业中探究创新发展路径。



调多方资源 应“双减”政策


寒假期间,各团队以“探索教育革新”为主题,围绕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展开调研活动,在助力打造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良好“生态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等方面,依托我校爱心学校的品牌开展相关社会调研活动,为学生送关怀、办实事。


体育学院的“‘双减’赋能体育发展——社区体育对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项目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在实践阶段通过线下实地走访南翔镇社区活动中心、翔立方社区体育综合馆等居民体育活动场所,针对社区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和青少年社区体育参与情况展开调研,结合专业知识着重分析社区体育对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作用,为指导青少年社区体育活动开展寻找有效途径。



聚青年之力 觅金山发展



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的“新青年,新金山——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下金山城乡发展”调研项目以金山区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区为背景,通过查找文献、问卷调查、走访访谈的形式探究在建设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情况下,金山区发展的新途径,助推家乡发展,发掘上海郊区发展的新优势。




今年寒假,我校开展社会服务类项目338项,其中爱心学校和爱心课堂314项;场馆志愿服务24项,累计参与人数近3500人,服务近25000人。


爱心陪伴助成长

云端授课传温暖


上海共青团关爱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爱心云托班”为解决医务人员寒假期间子女“看护难”问题,上师大团委积极响应团市委号召,快速招募30名教员,充分发挥师范生特色与优势,了解学生诉求与兴趣,创新打造“个性化+数字化”的陪伴育人模式,助力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多彩的假期。



教员们将理论型课程与实践型课程有机结合,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及时优化课程方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孩子们带去愉快的精神体验与温暖的心灵慰藉的同时,以师范生教育初心构建实践追梦新篇章。



爱心授课有保障

“橙”意助学予安心


静安团区委联合上师大团委共同打造“警医卫—爱心云家教”助学项目,由460余名师范生、党团员学生组成的云辅导团队,通过网络教学和兴趣课堂的方式,以“一人一策”的方案,为一线的医护、民警子女提供免费一对一学习辅导。



教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寓教于乐,找寻合适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在教学中积极沟通、互相帮助,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为学生们带去丰富多彩的课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一线工作者送上安心与祝福。



齐心协力助成长

向心而行为梦想


为丰富学生假期生活,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教育学院学子在崇明区举办向心学堂。教员们以热爱为剪刀、以责任为纸笔,多渠道寻找有吸引力的卡通形象,尝试多种授课形式,努力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性,提高课程内容设计的层进性,让学生们在假期也能学会有趣的小技能。不仅如此,教员们通过言传身教,鼓励学生们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怀揣强烈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薪火相传担使命

爱心伴行赴学海


哲学与法政学院“薪火相传,爱心伴行”的爱心课堂,以上海市松江一中的学生为宣讲对象,开展了为期七天的爱心课堂宣讲。在此次活动中教员从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优质的培养模式和丰富的大学生活三个角度展开介绍与宣讲。在充分展现我校风采之余还分享了自己填报志愿的心得体会以及高中时的学习方法,帮助高三学子在下一学期继续奋勇向前,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报考我校。



知识课堂助学勤

不负青春好时光


数理学院的知识课堂爱心学校教员们发挥专业优势,利用日常道具和光学仪器,与小朋友们共同完成科学小实验,激发小朋友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教员们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难题,在给学生们带来知识和温暖的同时,教员们还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为未来投身教育事业奠定基础。




接通生命之路 话说青年担当


“时间就是生命,呼号就是命令”,今年寒假,上海师范大学团委积极响应号召,招募了“120”急救电话话务志愿者服务。志愿者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完整无误地记录地址、症状等重要信息,并向医护工作者清晰传达患者的医护要求。12月30日至1月13日,累计上岗32班次,共计接听电话5574个,持续每天单班在岗12小时,平均每日接听348通电话。志愿者们的服务事迹受到解放日报、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也让大家看到了上海师大学子赤诚的热心和坚定的意志。




投身志愿服务 深化文学素养




“志与愿同在,文与学共温”,人文学院为鲁迅纪念馆提供志愿服务,主要负责为游客讲解、做指引工作以及外岗服务。志愿者们结合专业知识,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其思想理论,通过实例将鲁迅的事迹和资料更加生动形象地讲述给参观游客听。志愿者们在丰富自身知识、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为他人、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向社会展现出师大学子的青春活力与风采。



提供便民服务 助力文明建设


“志愿于心,服务于行”,商学院与上海保利云间剧院合作开展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主要负责协助取票、衣帽寄存、发放节目单等工作。志愿者们通过巡场熟悉工作环境,帮助工作人员指引观众入场;通过发放号码牌有序保管观众的衣物;通过对讲机及时了解观众的需求并提供帮助,用细节、真诚和礼貌为市民提供便利服务,助力精神文明建设。




以青年之力量 彰显责任担当


“志在心中,行在途上”,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与上海电影博物馆合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主要负责影厅检票、前台服务和游览指引等工作。志愿者们用专业精准的语言解答游客们的疑惑;用礼貌友好的服务态度给游客带去良好的游馆体验;用实际行动传递志愿精神,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增长了自身见识、磨砺了自身能力,以青年热情点亮了冬日的上海电影博物馆。




力学笃行 不曾减速

用脚步丈量责任

用实干书写担当

以青年满腔热血

争做有理想有信念的追梦人


链接地址:https://s.cyol.com/articles/2023-02/27/content_GqO0lNT7.html?gid=V1Q40ZkE

媒体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