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拿到国家大奖后,这部作品又开启新征途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2-11-22浏览次数:28

来源:上观新闻 2022年11月22日

标题:拿到国家大奖后,这部作品又开启新征途


诸葛漪

如何守正创新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篇评弹《战·无硝烟》11月17日亮相宛平剧院。这是继9月摘得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榜首)后,《战·无硝烟》再次亮相。11月21日研讨会上,各界专家对《战·无硝烟》予以肯定,并对修改打磨提出真知灼见。

上海评弹团原创中篇评弹《战·无硝烟》将上海解放后惊心动魄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搬上舞台,以评弹最擅长的充满烟火气的小人物和市井生活为故事切入口,围绕上海市军管会财经接管委员会金融处负责人刘浦生展开,揭示了金融之战背后的汹涌暗流。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表示,中篇评弹是上海评弹的首创,《战·无硝烟》参加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得到江苏观众推崇,“他们觉得上海评弹走在前面,值得赞扬。”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吴新伯透露,《战·无硝烟》不少原创角色有原型,“还有很多原汁原味的流派,也有小乐队伴奏,把它做成一个跟当代观众有交流、有沟通的作品。”

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东赞扬《战·无硝烟》自然的转场,“带着故事情节的演员上下场,观众不出戏,是中篇群戏一个很好有新意的做法。”上海市戏剧家协会顾问刘文国认为《战·无硝烟》充分发挥评弹艺术的特点,“整个作品有张有弛,节奏明快,好听、好看,适合当代的观众审美,吸引了很多年轻观众。”

《战·无硝烟》的唱给评论家方家骏留下好印象,“主创精心布局编排,充分发挥了唱的特点,发挥流派的特点。通过唱来叙事、表达人物个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评论家沈伟民说,《战·无硝烟》从题材、呈现方式到演员表演都可圈可点,“情节安排,人物塑造都有了认真的思考。”

上海市曲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章燕认为,《战·无硝烟》立意鲜明,选题好,上海评弹团通过不断创新,把看评弹变为一个新风尚。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朱恒夫提出,《战·无硝烟》把大社会与小家庭结合、大领导与小市民结合、大时代与小行业结合,用评弹擅长的情感表达描绘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故事。

上海评弹团艺委会顾问马尚龙坦言,《战·无硝烟》比他期待的水准更好,“它能获得牡丹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积淀的。这种积淀是立体性的、开放性的。”另一位上海评弹团艺委会顾问沈嘉禄认为,中篇评弹体量不是很大,《战·无硝烟》饱含海派文化、市井气息,有它独特的价值。

在《战·无硝烟》里,上海淮剧团副团长管燕草看到一群小人物在党的领导下打赢经济战役,“非常有烟火气,构思精妙,有悬念。”上海评弹团老艺术家庄凤珠认为,评弹团创新突破的改革步伐日趋成熟,中篇作品的舞台呈现令观众耳目一新,多媒体视频、小乐队的加入都增加了舞台的动感,有利于吸引年轻人走近评弹。


链接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53622


媒体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