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在文科实验楼908会议室举行学科建设座谈会。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黄进教授一行应邀莅临参会,对上海师范大学法学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团队建设等各项工作进行全面考察了解并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会议由哲学与法政学院院长蒋传光教授主持,哲学与法政学院副院长韩思阳副教授、国际法学科专业负责人邓杰教授以及法律系石文龙教授、刘振宇副教授参加了座谈和交流。
蒋传光院长首先对上海师范大学法学专业的历史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向与会专家做了详细介绍。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上海师范大学法学专业稳步向前,业已拥有法学专业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授权点、专门史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招收法学方向博士研究生;组建了由刘作翔教授、戴建国教授、郑显文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法学专家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黄进会长对法学专业发展中取得的显著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对哲学与法政学院进一步的发展及相关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全面的指导意见:第一,坚持“人才强院”战略,既要重视名师“外引”,又要重视人才“内培”;第二,坚持“学术立院”,不断提高学术质量和水平,科学研究要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第三,坚持“育人为本”,协调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把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放在重中之重;第四,坚持“交叉融合”,重视学科专业的交叉与融合,进行跨学科发展;第五,坚持“特色发展”,要走特色和优势发展的道路,将自身“优长”与上海建设“五个国际中心”等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第六,坚持“开放办学”,不能孤立办学,要重视对外交流、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播和传承;第七,在上海尤其要重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满足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国华教授对黄进会长的意见表示高度赞同,并提出上海师范大学作为上海市属高校,应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注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并发挥上海师范大学及学院自身多学科优势,寻找学科交叉点,利用学校学院其他学科优势促进法学学科的发展,形成法学学科特色和优势,实现与其他高校的错位发展和差异化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杜涛教授提出,华东政法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地理位置邻近,可以增强交流合作,促进两校学科之间优势互补。同时肯定了上海师范大学重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规划,指出这既是当下国家发展战略所需,也是上海师范大学法学学科寻求发展的契机。华东政法大学李晶副教授结合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实践介绍了相关经验:一是进行卓越班的建设;二是建立短期培训和海外实习基地;三是鼓励老师全英文授课。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书记杜焕芳教授对哲学与法政学院人才培养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建设一支跨学科中青年教师团队,打破传统僵化的学术体制,进行跨学科研究;二是建立研究中心,方便对外对接进行学术交流。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及秘书长、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教授、湖北省人大副秘书长郭玉军教授和上海政法学院许庆坤教授针对学生培养问题提出了诸多中肯建议,认为应对学生学术能力高标准、严要求,指导教师应尽职负责,对学生严加督促、耐心指导,并将“严格前移”一以贯之,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历时近三个小时的座谈会上,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提出的建议专业精准,蒋传光院长向黄进会长一行莅临上海师范大学对法学专业建设工作给予的宝贵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结合各位专家提出的建议对哲学与法政学院未来的工作开展及法学学科发展进行了展望。
(供稿、摄影:哲学与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