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育:面对师范学生的思想困惑,上师大的这堂课一一解答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9-06-26浏览次数:71

来源:第一教育 2019年6月26日

标题:面对师范学生的思想困惑,上师大的这堂课一一解答


1949年,后来担任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的徐炜通过广播电台,播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守则》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安民布告》,向上海、全国和世界发出“上海解放”的“第一声”。

  

2007年,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贺宝根舍身救助在科研考察中遇险的学生,献出了自己年仅45岁的生命。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校友、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80后副校长傅欣克服家庭困难,勇挑援藏重任。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校友、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政治特级教师陈明青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


一个甲子以来,上海师范大学为中国教育事业输送了大批人才。以上教师代表,或曾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或曾求学于此;在上海的基础教育领域,更是有70%的校长和70%的教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

  

因为有历史的积淀,所以面对当代师范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上海师范大学具有当仁不让的回答的自信。

  

理想何用?初心何解?师道何存?吾辈何为?昨天,在上师大举行的“不忘初心 传承师道”——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上,青年学生关心的这些问题,得到一一解答。



形式新颖:讲大道理,从解构汉字说起……


怎么把党课上得令人心服口服?80后课程主讲人、上师大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健选择从解构汉字入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

  

王健解构的第一个汉字是“道”。中国人写这个字的时候,先写“首”,接下来写“走之”,“首”指的是脑袋,代表思考和方向;“走之底”表示行动。合在一起,“道”字的意思是:走路的时候要看路。

  

“如果我们的目光只盯着脚尖前这个小地方,以小碎步的方式快步前行,虽然每一步或许都是直的,但是走了一段时间之后,往往会发现方向偏离得厉害。”

  

通过解释汉字“道”的构造,王健告诉同学,每个人,尤其是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


篆体“道”


解构的汉字中,还有“初心”的“初”。

  

“‘初’字,是以刀裁剪布料的字形,意思是裁剪布料是做衣服的起始工序。也就是说,拿起剪刀准备裁剪的那一刻,你的心中就应该清晰地知道想要做的那件衣服是怎样的。反之,如果一开始布料就裁剪错了,后面再怎么弥补,都难以做出合身的衣服。”

  

在王健看来,“初”字的构造提示人们,一开始的选择很重要。初心,就是在人生起点许下的梦想,是一生渴望抵达的目标。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期许: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园丁不嫌陇亩小,躬耕一线育繁花。’老师的初心应该是扎根在一线,一花引得万花开,让祖国的花朵们绽放得更加灿烂!”王健对在座的学生说。


篆体“初”

  

 以情动人:老中青三代教师的TED演讲


怎么把党课上得血肉丰满?在上师大的这堂党课上,引入TED演讲的模式,邀请老中青三代教师登台,讲述自己为人师表的初心,用真实经历和真情实感打动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些优秀教师的讲述,或现场采访,或空中连线,辅以声光电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结合室内轻音乐队即兴伴奏的方式,形成具有代入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使得观点、立场、理论的力量震撼心灵,深入人心。

  

发言的教师代表中,有上师大的老校长杨德广(1960年入党),当年他亲自带领师大师生,利用节假日义务劳动,才有了今天的美丽校园。2010年,杨德广捐献300万元,建立“阳光慈善专项基金”,用于捐资助学。2018年9月,获得民政部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



有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利珍(1986年入党),他是全国闻名的昆虫学家,发现了世界上尚未记载的隐翅虫新种68种,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



有物理学女教授林方婷,作为“青椒”的她,在讲台上是严肃的老师,下课后是学生们的知心姐姐,多次在各项教学比赛中获奖。



有来自教育学院的辅导员金黎琼,三年前,蜜月还没结束的她,毅然奔赴新疆扶贫攻坚一线,一去就是一整年。



与此同时,至今还坚守在海拔3800多米雪域高原上的上师大附中副校长傅欣,也通过视频和现场学生谈初心。

  

而作为未来教师的代表,教育学院博士生杨伊听完前辈老师的发言,在舞台上独白自己“追慕师道”的心路历程,反思选择人民教师职业的初心。


  

话题前沿:AI时代,教师职业将从地球上消失?


怎么把党课上得与时俱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是绕不开的话题。

  

课堂上,王健给大家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个小学生使用机器人抄写作业,这个机器人很厉害,可以先扫描笔迹,进行机器学习,然后模仿笔迹进行抄写;技术更先进的,甚至可以做到抄写到第五遍时,在字迹中表现出虚弱、凌乱和不耐烦,已经达到了复刻人类行为模式的功能。


有学生当堂提问,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有观点认为,教师职业可能不复存在,在未来,教师群体应该何去何从?

  

对此,王健的解答是,两类教师或许将面临职业危机:


  • 机器学习能力会让机械训练型教师面临危机

  • 脑机接口技术会让灌输知识型教师遭遇危机


  

不过,对于人工智能(英文简写:AI),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读:爱(拼音:ai)。

  

既然未来教育将在人机结合的背景下展开,那么 AI时代的教育,更需要ai(爱)。爱是只有人类才具备的能力,也是教师职业的天然优势。从这一点上说,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颠覆性的变革挑战,学校教育和教师职业非但不会消亡,反而更能彰显独特的价值。

  

“我们教师能够弘道,而机器不能弘道。机器的算法理性而精准。但是我们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长,靠的不仅是理性和算计。我们人类有担当、付出乃至牺牲的伟大情怀。”

  

这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王健带领党员学生,代表应届毕业生中即将走向教师岗位的“准教师”宣誓,庄严承诺:一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对人民教师初心的表达,在具有代入感的现场体验中收尾。




据了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党员践行新思想、展现新作为,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全面启动“伟大工程”师范党课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内涵丰富、生动鲜活、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党课,努力为推进新时代上海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做出贡献。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g0ODc5NA==&mid=2651309012&idx=6&sn=493269de9e5b9ba982c5acaf91b5c93f&chksm=bd1196218a661f37dd96910105d2b8ef386d123099a210890d85eef899c58788826fd107947b&mpshare=1&scene=1&srcid=&key=6f7c97b70c0a4e5c458d51115369a4232be5692a0c6601d3d5f7a508cb15934aa70cd2fa2f2bcea5f125abde0e3f295fd79f1ee33a7328a8bd2889c1d78a05cf225d110a2a3bad6114f9f6007b258773&ascene=1&uin=MTA0NzE4NzYyNw%3D%3D&devicetype=Windows+10&version=62060833&lang=zh_CN&pass_ticket=yVTn1UGxO24isJFQZ7jcf7JjO%2BafuwaFtYw5ZDRscE4L2eHaIPybL7pxW%2BXVEAB4



媒体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