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联:《红旗颂》奏响“国之魂”,“上海之春”上师大艺术展示周拉开帷幕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9-04-23浏览次数:42

来源:上海文联 2019年4月

标题:《红旗颂》奏响“国之魂”,“上海之春”上师大艺术展示周拉开帷幕




伴随着《红旗颂》恢弘乐声的奏响,4月14日晚,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特别节目——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展示周”正式拉开帷幕。非常难得的是,我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红旗颂》的作曲吕其明和《梁祝》作曲者之一何占豪两位先生出现在开幕式的聚光灯下。

△ 作曲家吕其明(右)和何占豪(左)出席开幕式


《红旗颂》这部作品创作完成于1965年,并于同年5月在“上海之春”音乐节上首演。时隔54年,在今年庆祝建国70周年之际,在本届“上海之春”上师大艺术展示周上再度重温这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红色作品,依然令人激动。




《红旗颂》的主题旋律运用了我国传统音乐中常见“鱼咬尾”式旋法,在曲调旋法和调式落音上都体现出了典型的山东民歌特征,是典型的民族化旋律。小号奏出的引子,如同号角般或宣言式性质的音乐语言,勾勒“红旗”大气恢弘的艺术形象。紧接着弦乐组以两个八度的形式奏响主题,木管乐器与之重叠再次复奏主题,展现“红旗主题”的抒情性和舒展性。全曲宏伟壮丽,特邀指挥石霄鹏与乐团各声部配合默契。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婉转动人。当上师大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张婕轻盈流畅地奏响源于越剧尹派吟腔“妹妹呀”的“梁祝”主题,与交响乐团丰满的音色遥相呼应时,勾起了整整两代人对这部经典作品的文化记忆,在场的许多听众,无论老少,皆情不自禁地跟着主题旋律轻轻哼唱。


主题在不同的乐器上交替呈现后,进入运用了京剧的倒板和越剧中板的“紧拉慢唱”手法的快板部分,激烈冲突的戏剧性矛盾之后是主题舒缓的再现,故事也在无尽的感怀中落下帷幕。



这部经典作品是何占豪与陈钢在1958年冬创作的,1959年5月俞丽拿老师担任小提琴独奏首演于“上海之春”。今年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创作60周年。


2019年是钢琴协奏曲《黄河》创作50周年,《黄河大合唱》创作80周年。因此,由特邀指挥石霄鹏协同上师大青年交响乐团,以及音乐学院钢琴系青年教师朱昊冰副教授共同将这首经典之作作为压轴曲目倾情奉献给观众。演出中,钢琴与乐队完美配合,描绘着黄河之水奔腾千里的壮阔景象。开幕音乐会最终在辉煌的《黄河》终曲中结束,全场听众用长达10分钟的欢呼声对到场的两位作品创作者以及本场音乐会的参演艺术家表示敬意,掌声雷动,久久不绝。



本届艺术展示周与往届不同,特别增设了“上海师范大学光启音乐大讲堂”系列学术活动。开幕音乐会之前,上师大音乐学院诚邀《梁祝》的创作者之一何占豪先生作为“光启音乐大讲堂”的首期嘉宾,与校内外师生及慕名而来的乐迷朋友们分享了创作《梁祝》的幕后故事。




据悉,艺术展示周以“祖国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将陆续奉献8场音乐会和6场公益讲座。专场音乐会涵盖西洋管弦乐、民族管弦乐、钢琴、声乐、古筝、合唱、舞蹈、打击乐等音乐表演样式,公益讲座涉及经典芭蕾舞剧、民族歌剧、中国诗词音乐、中国礼乐、中国古乐器、漫画音乐等论题。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TQzMzk0MQ==&mid=2247496377&idx=2&sn=2c765dfd0ad8e07fcfb77e835b5235f3&chksm=e9f1b403de863d15de6206c41cceaca1fbfd86f6f83848940841690e1623ef92cd9fb24daf4b&mpshare=1&scene=1&srcid=0416oi3zs9A9OG7t82Grepf5#rd


媒体视野